六朝绘画尚“淡”观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12:42
本文选题:六朝绘画 + 淡 ; 参考:《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六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思想最自由解放的时期,也是尚“淡”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自由审美意识开始觉醒,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逐渐走向自觉阶段。尚“淡”的审美观念也在艺术理论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尤其表现在绘画领域中,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出现以及画论中的审美理论都充分表现六朝人淡泊飘逸、平淡自然的审美心理追求。六朝时期的美学范畴大都基于先秦两汉的哲学、伦理范畴,六朝绘画的尚“淡”观就来源于老庄哲学。老庄哲学中“淡乎其无味”“淡而无为”“游心于淡”“淡然无极”等命题将“淡”和“道”联系在一起,深刻揭示尚“淡”观念的哲学内涵。玄学追求自然和佛学出世的思想进一步影响六朝绘画尚“淡”观的发展,强调精神上的平淡自由和恬淡对心灵的慰藉作用。小农经济的政策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造就了六朝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这一时代独特的人物品藻思潮,影响着六朝绘画尚“淡”观的发展。在六朝绘画作品中,“秀骨清像”的绘画手法以及平淡写意、飘逸淡雅的绘画风格,都体现出当时人尚“淡”的审美倾向。在六朝绘画创作中,“以形写神”“澄怀味像”“形者融灵”等命题强调保持虚空淡然的心境,追求高洁淡泊的神韵,讲究以“淡”为美的创作标准。在六朝绘画批评中,“气韵生动”“心师造化”“格高而思逸”等命题表现出简约玄淡、潇洒脱俗的审美风尚,并从艺术上的以淡为美推进到人格上的以淡为美。尚“淡”观作为一种以“淡”为美的审美文化心理,涉及“审美静观”“心理距离”“想象与情感”等多个重要美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六朝绘画尚“淡”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观念,研究六朝绘画尚“淡”观不仅对后世尚“淡”观念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当代社会的审美风尚也有反思意义。
[Abstract]:In the six dynasties painting criticism , the aesthetic category of " Su Gu Qing Xiang "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and ethical category of the two Han Dynasty .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济喜;;汉末魏晋以“清”为美探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李修建;;论六朝时期的绘画观[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李天道;;老子的“无味”之“味”说与中国文艺美学“淡”范畴[J];文学遗产;2008年05期
4 郑笠;;庄子“淡然无极”思想的美学意蕴[J];江淮论坛;2008年02期
5 陈良运;;说“淡”美[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殷晓蕾;;试析魏晋六朝绘画艺术中的生命意识[J];美术大观;2007年11期
7 朱志远;;“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恩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浅谈魏晋六朝时期的中国绘画特色[J];美术大观;2007年04期
9 宋小敏;;隐逸之趣与平淡之美——解析中国文人画家的审美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10 伏爱华;;魏晋六朝的“平淡”之美[J];江淮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朝虹;“淡美”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静波;真趣淡然居物外[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葛烨;似淡而实美—浅析山水画“淡雅”之境[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3 刘汉良;中国古典诗学“淡”范畴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2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8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