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派书风在赵之谦绘画中的表现
本文选题:赵之谦 + 碑派书风 ; 参考:《艺术百家》2017年04期
【摘要】: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书画兼善的艺术家,在赵之谦的绘画作品中,书画印得到了巧妙的融合,他的艺术实践为书画艺术之间的融通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赵之谦碑派书风的形成,不仅使得碑派书法技法体系进一步完善,而且对其碑派书风入画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re has never been a shortage of artists who are also good a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Zhao Zhiqian's painting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ve been skillfully integrated, and his artistic practice has provided a new model for the blending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formation of Zhao Zhiqian's calligraphy style not only makes the calligraphy technique system of the tablet school perfect, but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alligraphy style of his tablet school, and thu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reehand brushwork.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之谦;;赵之谦书法选[J];书法;2014年04期
2 陈根远;印外求印的赵之谦[J];青少年书法;2005年01期
3 洪厚甜;;赵之谦及其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8年22期
4 洪厚甜;;赵之谦及其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5 刘江;;赵之谦:我欲不伤悲不得已[J];青少年书法;2003年04期
6 李志宏;论晚清画家赵之谦的绘画艺术成就[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刘贤;;浅析赵之谦笔下的“拙逸”[J];美与时代;2006年04期
8 潘深亮;;赵之谦书画辨伪[J];荣宝斋;2007年04期
9 张钰霖;;论赵之谦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地位[J];书法赏评;2009年03期
10 邹涛;;日本所见赵之谦尺牍读解(二题)[J];东方艺术;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张铭;;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屈一锋;;论中西不同的民族心理对绘画风格的影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春;赵之谦北魏造像笔法入篆探微[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李松;赵之谦尺牍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藏玩轩主;木雕赵之谦对联[N];中国商报;2006年
4 邹绵绵;《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指谬[N];中国文物报;2012年
5 朱中原;“流行书风”再辨[N];美术报;2007年
6 胡秋源;当代书风有点甜,白光书法有点辣[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张乃田;流行书风“流而不行”[N];安徽日报;2003年
8 杨应时;流行书风:从传统走向现代[N];北京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陈茁;为“中原书风”注入时代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10 高鸿;地域书风的形成分析 以漳、厦、泉三地为例[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志文;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4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峰;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牛建维;师古不泥,,铁笔纵横[D];山西大学;2014年
3 贺思谦;涵融篆古,恢廓新象[D];河南大学;2015年
4 苏建功;赵之谦书法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支白浪;赵之谦花鸟画图式的审美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6 王燕祯;赵之谦印章款识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7 张海洋;宏肆古丽 别出机杼[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8 曹智;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速;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5年
10 林凡强;赵之谦金石书法入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9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