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5-24 09:28

  本文选题:元素 + 剪纸 ; 参考:《苏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文化设计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琴棋书画、剪纸、文房四宝等都已成为了平面设计中的一种流行元素,本文试用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水墨国画艺术中的一个元素,借用了剪纸中的喜鹊外形和水墨画中的山水画为背景,运用“喜鹊”和“水墨画”两个中国文化元素。一种“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两个不同文化元素的结合,来体现”民间”“传统”之间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在本次毕业设计作业中通过喜鹊这个元素来体现它作为吉祥喜庆的代表,这种本源具有一定的民间文化信仰。传统文化元素在本文中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以及现代元素的运用和个性化语言的表达。并且在本次毕业设计中也强调了功能性的原则,这也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做出了一定的强调。
[Abstract]:The elements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al design are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graphic design. Qin and Q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aper-cutting, and the four treasures of literature have all become a popular element in graphic design. This paper uses the paper-cut art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an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k painting art to borrow the magpie shape in paper-cut and the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as the background. Use "Magpie" and "ink painting" two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 kind of "folk"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he combination of two different cultural elements, to reflect the "folk" tradition "between the" elegant and common appreciation "realm. 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work through the Magpie element to reflect i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auspicious celebration, this source has a certain folk cultural beliefs. Th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is pap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hree levels of relations, the absorp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se of modern elemen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ized language. And in this graduation design also emphasized the functional principle, this also made certain emphasis on the practicality of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51;J528.1;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鹏;;后亚运时代背景下当代平面设计的本土化回归[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7期

2 苏志岩;;中国平面设计传统元素视觉语言的现代思考[J];文教资料;2008年25期

3 刘洋;武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1年11期

4 彭浩强;;传统美学观念与当代平面设计[J];文艺争鸣;2010年22期

5 单文革;;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8期

6 马建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7 赵建纲;平面设计杂谈[J];装饰;2002年02期

8 黄金霞;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彭红;;中国民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之我见[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10 张雪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J];新西部;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张玉龙;;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黄伟平;;龙门农民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佐斌;朱小芳;;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湘闻;合适的就是最好的[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韩湛宁;要迫使自己反璞归真[N];深圳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梁婷;设计体现城市文化的韵味[N];深圳特区报;2005年

4 记者 刘瑜;深圳平面设计“在路上”[N];深圳商报;2006年

5 记者 刘瑜;把“平面设计在中国”做成第一[N];深圳商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曾赛赛;中国珠宝做欧美看不到的设计[N];中国黄金报;2008年

7 记者 刘瑜;深圳平面设计走出国门[N];深圳商报;2006年

8 澳门科技大学 黄光辉;“跨界设计”掀起给力风潮[N];美术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二虎;民族文化品牌要经营[N];经理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姜天骄 王金虎;烟台剪纸:生长在胶东大地上的艺术奇葩[N];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7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8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振宇;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3年

2 张慧朝;水墨在平面设计中的文化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詹震宇;形简意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陈雅群;论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的质感之美[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小兰;中国古典诗歌对平面设计诗性语言的启迪[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冯明玲;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一茜;图案的回归[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崔丽红;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与中国画基本要素间比较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9 高海燕;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2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