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试论唐卡的收藏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27 03:12

  本文选题:唐卡 + 收藏 ; 参考:《西藏艺术研究》2016年04期


【摘要】:唐卡的收藏价值是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综合体现。在西藏历史的长河中,唐卡甚至肩负了记录历史的重要使命,它客观、真实的记录着西藏历史变迁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所带来的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唐卡存在的历史价值;唐卡是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包容、接收、改造,最终为我所用的民族智慧和博大胸怀具体体现的产物。如同佛教文化被引进、吸收、消化,成为世界上保留最完整佛教体系一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一样,唐卡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以藏民族文化基础为主体,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体系中适合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元素进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这就是唐卡的艺术价值;唐卡是藏传佛教中的最为重要的器物之一,与其他艺术品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同时,更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宗教意义;因此,唐卡作为藏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和审美情趣,也培养了藏民族神性与人性融合、统一的审美观念。所以要以虔诚之心作为收藏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可能理解唐卡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Abstract]:The collection value of Tangka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its historical value, artistic value, religious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In the long river of Tibet's history, Tangka has even shouldered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recording history. It objectively and truly records every major historical event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ourse of Tibet's historical changes, as well as every major historical event on the social system.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ideology and values is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existence of Tangka, and Tangka is the product of the hardworking and brave Tibetan people who tolerate, receive, transform, and ultimately use their national wisdom and magnanimity. Just as Buddhist culture was introduced, absorbed, digested and became the most complete Buddhist system in the world-the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system, the artistic form of Tangka is also based on Tibetan culture. The unique artistic form formed by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elements suitable for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 in the foreign cultural system is the artistic value of Tangka, wh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s in Tibetan Buddhism. Different from other works of art, it is not only a work of art with aesthetic value, but also its own religious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angka is a unique artistic form of the Tibetan people. It embodies the aesthetic and aesthetic taste of the Tibetan nation, and also cultivates the unity of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divinity and human nature of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Therefore, to be devout as the premise of collec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and value of Tangka.
【分类号】:J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翎;宋代缂丝佛像唐卡[J];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01期

2 谢洪波;试论唐卡的构图[J];艺术探索;2004年01期

3 贾一心;阿旺;;唐卡功能浅析[J];西藏艺术研究;2008年01期

4 汪桂琴;;浅谈藏族唐卡文献的保护[J];云南档案;2008年08期

5 格桑群佩;;唐卡十八罗汉选萃[J];法音;2009年08期

6 李际同;;“成吉思汗唐卡”辨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仇保燕;;帛画唐卡[J];国学;2010年08期

8 潘深亮;;精工奇异 富丽堂皇 清宫所藏唐卡的种类与特色[J];收藏;2010年01期

9 江辉;;从唐卡制作工艺和色彩看晚期唐卡的特点[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10 刘峻;;笔绘唐卡损伤原因分析及维护与修复[J];价值工程;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措朗杰;;浅论唐卡的保护[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2 杜华;白云飞;;古代唐卡清洗之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云飞;杜华;;唐卡修复中的补色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耳;藏域唐卡流失秘密[N];财经时报;2005年

2 晓白;藏画中的高级手工艺品——唐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占鳌邋张子瑞 实习生 尤博;西藏唐卡[N];市场报;2008年

4 常山;吾屯——唐卡之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水天;唐卡拍价风生水起[N];上海金融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尹晓宇 王汉超;传承唐卡,我们走到了一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方翔;雪域唐卡绘新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夏先清;拉萨八廓街上的“唐卡人”[N];经济日报;2011年

9 刘文东;唐卡:讴歌信仰的精致艺术[N];光明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尹欣;唐卡,那一眼的千年绚烂[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丽莎(Mara Lisa Arizaga);贵德琼毛寺的沃摩隆仁唐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凯;用唐卡线描图生成浮雕效果[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威;基于样本块的唐卡图像修复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魏玉娟;谈唐卡中的用线[D];西藏大学;2014年

4 王雅璇;藏族传统绘画流派之勉唐派与噶赤派着色技巧浅析[D];西藏大学;2015年

5 伦珠;论洛扎塞卡古托寺绘画艺术[D];西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0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40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