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作品《你在何处》的创作构思过程

发布时间:2018-06-02 06:49

  本文选题:生命体验 + 心理空间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的创作主题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自然赋予我们生的权利,这是最神奇的机遇,让我们去体验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痛苦、思念、死亡,我觉得都是我的财富,而宇宙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生命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生活的体验便是我的财富。我想通过最单纯的方式来描绘生活中自己的幸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寻找自我,审视自我,回归自我。生命之光是存在于自己潜意识里柔然的空间里的思念、爱,往事暮暮在里面重复的上演——害怕孤独、被抛弃,对母亲的思念,对儿时单纯快乐时光的向往,校园初恋的甜美回忆,离别,温暖的阳光拂面的宁静下午时光。整个系列的每幅作品都有这微妙的关联性,不确定的状态,但是不断裂,整体渲染一个心理空间。在这柔软的心理空间的思念,爱,和种种不能忘怀的往事便是我本次创作的主题。现实无法化解的情绪,用绘画的方式在自己塑造的空间得以释放,追求生活的美好、理想的思绪都不知不觉注入在创作中。生命的光,你在何处,有特别真挚的情感在里面,理想,还有我的家人朋友,我内心珍藏的回忆都是我的光,让我找到了自己。我所谓的生命之光,是当你累了,偶尔停下来,转个身,你内心里,你身后给你继续前行动力的东西,当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很清晰,你才会更清楚自己。整个系列颜色我故意用纯一些的色彩,因为它们已经是逝去的东西,但是我却一直铭记在心,很清楚它们已经消逝,对我很重要,反而我用了更为鲜亮的颜色表现,系列里画作没有投影,看似很不符合常理,也是我故意营造出的一种感觉,就是要大家意识到这不是现实的场景描绘,而是记忆里心理空间,整个系列背景处理为重复的抽象的符号语言,也是有意的让大家淡化对技法的观察,而是注重对画面带来的感受,特意的削减细节,希望观者有联系的空间,离开画面以后有回味的余地。
[Abstract]:My creative theme come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the right that nature gives us to live, and this is the most amazing opportunity for us to experience everything that life brings to us, whether it's good, pain, missing, death, I think it's all my wealth. And the greatest charm of the universe is that it is full of infinite possibilities, every life is different, every life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my life experience is my wealth. I want to describe my happiness in my life in the simplest way, to find myself, to examine myself and to return to myself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reation. The light of life is the longing that exists in the soft space of one's subconscious mind, love, the repetition of the past in it-the fear of loneliness, the abandonment, the yearning for the mother, the yearning for the simple happy time of childhood, The sweet memories of the first love on campus, the parting, the warm sunshine, the quiet afternoon time. Each piece of the whole series has this subtle correlation, uncertainty, but not a break, a whole rendering of a mental space. In this soft psychological space of missing, love, and all kinds of memories are the theme of my creation. The emotion of reality cannot be resolved, the way of painting can be released in the space created by oneself, the pursuit of life is beautiful, and the ideal thoughts are imperceptibly injected into the creation. The light of life, where you are, there are particularly sincere feelings in it, ideal, and my family and friends, I cherish memories of my heart are my light, let me find myself. What I call the light of life is when you are tired, stop occasionally, turn around, something inside you, behind you, that gives you momentum to move on, and when you go through this process, you find that everything is clear, and you know yourself better. I deliberately used pure colors for the whole series of colors, because they were gone, but I kept in mind that they were gone, that they were important to me, and that instead I showed them in brighter colors. The paintings in the series have no projection, which seems to be quite out of line with common sense. It is also a feeling I deliberately created to make everyone realize that this is not a realistic scene description, but a mental space in memory. The whole series of background processing is repeated abstract symbolic language, also intentionally let everyone downpla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echnique, but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l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picture, deliberately cut down the detail, hope that the viewer has the space of connection. There is room for aftertaste after leaving the pi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升奎;艺术语言的情绪空间[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宗廷虎,曹晓宏;理论的深化与超越——评骆小所教授《艺术语言再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骆小所,谢学敏;试论艺术语言的透视原则及其重建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骆小所;艺术语言:情感的个性化[J];学术探索;2002年01期

5 杨吉春;试论艺术语言的符号系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刘革;关于艺术语言的若干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王斐;艺术语言的感悟与建构[J];东方艺术;2003年03期

8 杜俊萍;艺术语言与艺术家身份之关系——以西方写实艺术为例[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9 黄鸣;哲学及艺术语言中的“真实”与“经验”[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10 和红军;艺术语言欣赏的基本特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欣淼;;关于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文武;;对当代艺术与地域美术的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启军;;创造:书籍设计者的使命[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李全;;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的特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李传友;;怎样学好书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照;何为艺术语言[N];美术报;2013年

2 刘悦笛;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美是艺与道相通的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冰;认识的程式化导致艺术教育教条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彭锋;哲学在艺术中该如何出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杨箫瑜;艺术的碰撞 碰撞的艺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徐振杰;与公众共在[N];文艺报;2010年

8 商报记者 刘洋;国际艺术品市场仍处“观望期”[N];北京商报;2010年

9 商报记者 刘洋;艺术赞助不应成为商业推手[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杨辉;贵州艺术市场和学术活跃的力量还不够完善[N];贵州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政;价值·生活·想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令香;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军;再议摹仿与米梅西斯(mimesis)[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王琰;迟暮的玫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虎;艺术语言的语义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吉春;艺术语言意指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昊驰;探析在铜版画艺术中对“线”的感悟[D];沈阳大学;2015年

4 陈小双;他山之石—艺术跨界现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闫冰;从“性别属性”剖析当代中国女性绘画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高晓婷;当代肖像画家—范勃绘画艺术解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吴煜;校园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8 黄颖;从“艺术终结论”看艺术语言本体地位的兴衰[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淑华;传统绘本艺术语言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史哲;《意象新疆》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6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