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美学范畴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绘画批评 + 美学范畴 ; 参考:《闽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批评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范畴体系,而返观当下绘画批评的现状,中国本土传统的绘画批评观和批评理论、范畴、话语日趋式微。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理论的研究与挖掘迫在眉睫。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美学范畴及其发展脉络和精神属性,对构建当代绘画批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criticism has formed a unique aesthetic category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criticism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ory , category and discours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 Therefore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exca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criticism theory .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
【分类号】:J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贵,李惠芳;论荒诞[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莫先武;关于美学范畴几个问题的甄别[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李旭;论中国美学范畴的特征[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李军豪;论中国美学范畴“兴”的基本特征[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朱立元,刘旭光,寇鹏程;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振复;;中国美学范畴史研究的一点思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振复;;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J];学习与探索;2006年01期
8 乔东义;;建构中国美学范畴的动态三维结构——评《中国美学范畴史》[J];学术界;2007年01期
9 王小宁;;中国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李欣复;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春泓;中国文化的自然美学范畴[N];人民日报;2003年
2 祁志祥;读《西方美学范畴史》与《中国美学范畴史》[N];美术报;2006年
3 王耘 苏州大学文学院;“空”应归于美学范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韩振华 赵娟;“气、道、象”的三维历史[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楼昔勇;研究天体离不开星球[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李淼;美在何处[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苏荟敏;走进历史视域的三维范畴研究[N];太原日报;2006年
8 刘祯;文化传统与古典喜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甄岩;慧眼识得银屏风[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韩德明;虚实互换 情景交融[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申扶民;美学范畴与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连宁;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琴;《乐记》美学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金莲;中国古典美学“境”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邹天兰;作为基本美学范畴的“幽默”[D];厦门大学;2007年
8 司奉彦;“逸”的美学范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07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0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