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傅抱石人物故实画与日本绘画关系考辨

发布时间:2018-07-21 22:08
【摘要】:正引言1932年9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开始了求学生活。如甲午中日海战后绝大多数的留日中国学子一样,他对"彼邦"怀有复杂而曲折的感情,处于"羡慕"与"气愤"、"惭愧"、"难过"交织的尴尬心态中。~([1])这归因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翻然改态,蔑视中国人。蔑视中国留学生的不只是他们的日本同学,社会上一般日本人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更是等而下之"。~([2])这种隐隐孤愤和极度自尊的心理从其约作于1934年
[Abstract]:In September 1932, Fu Baoshi traveled to Japan to study. Like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Jap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naval war, he has complicated and tortuous feelings for "other countries" and is in the awkward state of "envy" and "anger", "shame" and "sadness". This is attributed to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Japanese changed their demeanor and despised the Chinese. It is not only their Japanese classmates who despise Chinese students, but also the attitude of the average Japanese towards Chinese students. "[2] this vague sense of solitary indignation and extreme self-esteem began in 1934.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作品[J];美术观察;2004年10期

2 胡丹;走近大师 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J];收藏家;2004年08期

3 梅痴;;真耶? 幻耶?——谈谈傅抱石一揭为二的画[J];收藏界;2006年01期

4 高鸿;;傅抱石(款)《龙盘虎踞图》之再说[J];收藏界;2006年09期

5 ;傅抱石老照片一组[J];中国书画;2007年04期

6 ;傅抱石自刻用印[J];中国书画;2007年04期

7 万新华;;关于当前傅抱石研究的几处勘误[J];中国书画;2007年08期

8 何怀硕;;论傅抱石[J];书画艺术;2007年03期

9 ;中国知名书画家作品选登(之四十二)——傅抱石作品欣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10 周惠斌;;郭沫若和傅抱石的翰墨缘[J];党史文汇;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车宁 刘文涛;傅抱石家人向国家再捐傅抱石遗作[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何怀硕;百年天才艺术家———傅抱石(上)[N];市场报;2006年

3 通讯员 朱志凌 记者 金鑫;从女儿视角看画坛巨匠傅抱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枝宏;从傅抱石笔下:寻找大连的踪影[N];大连日报;2012年

5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田小墨;热追傅抱石[N];深圳商报;2012年

6 陈履生;忘不掉傅抱石的几个原因[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李劲松;傅抱石与酒[N];中国艺术报;2000年

8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张蕾;两件馆藏傅抱石作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何怀硕;百年天才艺术家——傅抱石(下)[N];市场报;2006年

10 顾雷鸣 张粉琴;傅抱石作品捐赠仪式在南京博物院举行[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鹏;傅抱石客蜀时期故实画考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黄戈;踪迹大化·其命唯新[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淑贤;关东地区写生山水画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朱锴志;傅抱石艺术精神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3 李凯群;师心独运,其命唯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姜又铭;傅抱石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影响[D];上海大学;2015年

5 文爽;傅抱石写生艺术浅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6 范雯静;笔墨当随时代—写生与傅抱石山水的创造性画法解析[D];南京大学;2014年

7 付t,

本文编号:213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3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