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纯真之眼”-关于《筑之美》系列作品的创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06 10:32
【摘要】:本文“纯真之眼”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美术批评家拉斯金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原意指的是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观看艺术作品,就像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这个理论曾经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古代希腊有一批思想家所谓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模仿说中他们有一种很朴素的认识:就是人们认为艺术家是一个高举明镜,照耀四方的人,他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四周的人或者景物,不带一丝杂念的去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后世贡布里希对这个观点提出质疑,从图式的角度证明纯真之眼是不存在的。本文作者以为:纯真之眼虽然理论上不存在,但是如果把纯真之眼当做一种艺术创作态度,特别是针对当下一些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创作而言,它是值得人们思考的。从事儿童绘画教育的经历亦让我受到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是主导者,但是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学习到用“纯真之眼”不带任何偏见的去进行自己的美术教学、创作和思考,在《筑之美》系列作品的绘制中,我也将用这种纯真的态度去实践于我的生活,我的创作。
[Abstract]:The "Eye of innocence" is a concept put forward by Ruskin, a famous British art critic in the 19th century. It is intended to mean viewing works of art without any preconceptions, just like a completely ignorant child. This theory onc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sm movement. In ancient Greece, there was a group of thinkers who called the imitation theory of "art imitating nature" and they had a very simple understanding: that is, people thought that the artist was a man who held high the mirror and shone on all sides. Like a mirror, he reflects people or objects around him, creating his own works of art without a trace of distraction. Later Gombrich questioned this view, proving from a schematic point of view that the eye of innocence does not exis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lthough the pure eye does not exist in theory, it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if the pure eye is regarded as an attitude of artistic cre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creation which is divorced from the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My experience in children's painting education also inspired m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lthough I was the leader, I also learned to use the "Eye of innocence" to teach my own fine arts without any prejudice. Creation and thinking, in the series of paintings, I will use this pure attitude to practice in my life, my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影;孙湛;;虚谷绘画艺术中的装饰性元素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阮学云;;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J];长城;2010年02期

3 袁小华;李亚琴;;从西方艺术史研究模式看丹托“艺术终结”的悖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吴建梅;;析17世纪荷兰风景油画与印象派风景中光的运用与表现[J];中国美术;2010年02期

5 吕昀;王蓉;;建筑、艺术及其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罗嵋;;设计院校美术史教学新视角[J];创意与设计;2010年06期

7 王丽红;;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全面体现——从日用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出发[J];当代艺术;2011年04期

8 吴衍发;;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分期思想的考察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孙琦;从麦积山看魏塑“秀骨清像’的文化底蕴[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10 张康夫;;服装色彩学多媒体互动及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江业国;;中西悲剧意识:两种不同的心理完形[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4 薛朝晖;早期抽象绘画中的“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肖湘宁;二战时期诺曼·麦克拉伦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华;中国传统绘画与视觉[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8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9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10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琦;论绘画写生中的创作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岗;画面形式语言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a;日本主流动画中静态画面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陈燕;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造型的简化处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沈文婷;踏过人生的荆棘—弗里达·卡洛自画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任颖琼;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文化符号[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9 王茜;从内地走出的西部诗人[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雯娟;重回古典:西方传统绘画的叙事性与戏剧性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6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226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