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的现代意义
[Abstract]:The expressive power of the traditional Zhejiang art to the natural details, as well as the "expressive" ink to convey the inner feelings, provided an important impetus for the modern Chinese painter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arts and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self-renewal. Rethinking the Zhejiang School, we can re-understand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start a new ded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brush and ink".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dependent "modern trad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levant cognitive method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also be adjusted.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传神得意浙派人物画开创与发展作品[J];美术;2006年02期
2 ;传承浙派中国画三人展[J];荣宝斋;2006年02期
3 ;以艺术的名义——2011著名浙派画家名作联展[J];浙江经济;2011年16期
4 刘国辉;浙派人物画[J];新美术;2000年01期
5 朱德华;“新浙派”山水画[J];艺术探索;2002年04期
6 ;新浙派书画小品邀请展作品选登[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7 贺绚;;纪念浙派人物画开创与发展50年——“传神得意·浙派人物画开创与发展”系列学术活动在杭展开[J];美术;2006年02期
8 ;走近新浙派画家群(三)[J];江南论坛;2006年07期
9 赵敏;;“以艺术的名义——2011著名浙派画家名作联展”大型艺术活动隆重开幕[J];浙江经济;2011年17期
10 ;传承·浙派中国画三人展[J];芥子园;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婷;浙派人物画文化解码[N];浙江日报;2010年
2 郑宇民;浙派人物画的“连根”效应[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宋永进;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N];美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慧 实习生 吴婧;感受浙派人物画“传神得意”[N];浙江日报;2005年
5 美周刊;“浙派人物画”50年精品盛大展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美周;浙派书画“薪火相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陈汉波;浙派文脉——坚守还是化新[N];美术报;2002年
8 浙江省博物馆;以学术研究为展览基石[N];中国文物报;2012年
9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吴山明;“浙派”人物画的当代进程[N];美术报;2001年
10 陈传席;天付劲毫,,制用有法[N];美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新红;山水画写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道坤;民国时期“新浙派”篆刻艺术研究[D];聊城大学;2017年
2 包荣华;试析新浙派人物画[D];苏州大学;2007年
3 顾力;浙派兴衰的背景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许彬;明代浙派绘画衰落考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晓;浙派意笔人物画衣纹表现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华彬;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派与浙派之关系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7 项丽萍;突破无人之境[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8 邓晶晶;貌似异常 实则必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文泉;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寻迹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英杰;太行山水画笔墨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4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4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