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西方现代绘画人物变形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7 07:02
【摘要】:人物一直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题材,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美,还是到今天抽象化的变形人物形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各个时期都展现出了不凡的艺术魅力。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正式将人体比例发展成为绘画的基本法则,围绕这一法则艺术大师们塑造了古典庄严的人物气质,,浪漫率真的人物性格,现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再到现代绘画中追求变形夸张的人物特点。伴随着西方绘画的发展,准确的人物形体作为人物造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物的塑造上有着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然而,进入到现代绘画以后,塞尚开启了变形人物的先河,从此开始了与以往正常人物形态相对的变形人物的绘画形式,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后集中体现出来,逐渐在现代绘画的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一种个别现象发展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绘画形式,是偶然,还是必然?本文将以一战到德库宁绘画艺术发展的这段时期为研究对象,探寻为什么这个时代会成为现代绘画中人物变形的盛行期。
[Abstract]:Characters have always been the main subjects of western painting, whether they are the classical beauty of the Renaissance or the abstract morphologies of the figures to this day.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s has shown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harm. Da Vinci formally developed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body into the basic rule of painting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round this law, the masters of art shaped the classical and solemn character temperament, romantic real character, realistic and vivid character image. Then to the modern painting in pursuit of deformation hyperbole charac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ainting, accurate figure form,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haracter mode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racter shaping. However, after entering the modern painting, Cezanne opened the beginning of the deformed character, and from then on began the painting form of the deformed character opposite to the normal figure form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world wars, and it was embodied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two world wars. Gradually occupies its own plac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painting, in nearly a century from an individual phenomenon to develop into a universal form of painting, is it accidental, or inevitabl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period from World War I to Dekkonen's painting art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 why this era will become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character deformation in modern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小锋;;试论“双层”法律监督模式[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10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46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6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