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自由、玄简—论梁楷《泼墨仙人图》的笔墨精神及对个人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14 23:09
【摘要】:随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梁楷的绘画艺术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梁楷的存世作品较少,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则是其后期的《泼墨仙人图》,这正是梁楷绘画艺术的高峰期,突破了传统人物画技法的束缚,正式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大写意减笔人物画风。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历史上有证可考的关于梁楷的描述。第一章主要分析梁楷绘画风格的演变,从早期的线描人物到中期的半工半写,再到后期的减笔大写意。第二章主要分析《泼墨仙人图》中所运用的笔墨技法及其张扬的个性中所透露的对自由的向往。第三章主要分析梁楷的简笔大写意画风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介绍这种画风在元、明两朝朝的冷落与明末清初陈淳、徐渭等人对其的重新发展;再是介绍梁楷绘画风格对日本绘画的重大影响;最后分析《泼墨仙人图》对个人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k figure painting, Liang Kai's painting ar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Liang Kai's surviving works are relatively few,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are his later "painting of immortals", which is the peak of Liang Kai's painting art and breaks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figure painting techniques. Formally formed a maverick freehand brushwork style of character paint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cription of Liang Kai that can be tested in history.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Liang Kai's painting style, from the early line drawing characters to the middle stage of part-time writing, and then to the later write-down freehand brushwork.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pen and ink techniques used in the ink splashing fairy picture and the yearning for freedom revealed in its publicized personality.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iang Kai's sketch style on later generations.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neglect of this style of painting in Yuan Dynasty and Ming Dynasty and the re-development of Chen Chun and Xu Wei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Liang Kai's painting style on Japanese painting;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ainting of the Ink Fairy Man" to the creation of personal ink figure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朱志荣;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汪大白;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历史转折──朱熹“以《诗》言《诗》”说申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路琼;;论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6 周乾华;;传神写照——试论“写”是写意人物画的主线[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7 孙军;邵航;;浅谈魏晋时期玄学与绘画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胡朝慧;;论唐宋词中的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开健;;屈原“美政”悲剧解——读《离骚》札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蔡燕梅;;《古诗十九首》“兴”的运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建中;;对南阳汉代画像砖艺术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晓锋;;论陕西当代文学中的汉唐文化因子[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明;裴欣;;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王伯敏;;历史的彩晕——敦煌石窟美术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回顾[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啸;论写意花鸟画中的“取长补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伟;画为心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炜中;试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7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77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