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对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作品题材取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20:10
【摘要】:由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国的女性艺术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缺席”的状态,她们的作品往往被忽视,学术地位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笔者试图以90年代在中国绘画界有影响力的一些女性油画家为例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之所以以90年代以后的女性油画家为例,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女性艺术家开始真正挖掘自己内心的资源,尤其是在90年代有影响力的一些女性油画家,像喻红、闫平、申玲等,她们无论从题材取向还是创作观念上,她们的作品比以往女性油画家的作品都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她们从寻找自我到认识自我,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女性艺术语境。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吸引着艺术家的眼球,牵动着艺术家的思想,尤其是对心思细腻、敏感的女性画家,她们更是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题材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生活琐事是她们绘画题材的自然选择,生活让她们记忆犹新,她们比男性画家的记忆更加细腻、敏感、深刻,是她们油画创作的理想之地,在这里她们能运用绘画性最本质的东西来表现她们对家庭生活、生命与情感、生活观念以及她们对社会的关注,并从中反映着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她们站在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独特的思维,用不同的绘画题材及艺术语言直率地表现女性的思维方式和女性的审美倾向,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她们作为女性的同时,又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性别差异的影响。笔者认为,当代女性油画家作品题材取向充分体现出其独特性、自恋性的特点,她们的作品不但区别于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更能体现出时代特点与时代精神。 本篇论文以“题材取向”这个角度为切入点,对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题材选择的诉求和题材取向的内涵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女性油画家和她们的作品,了解女性油画。
【图文】:

对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作品题材取向的研究


闫平《母与子》系列14140×160cm

来源,图片,作品


学位论文 3 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对作品题材选择的诉求11图3.1 闫平《母与子》系列14 140×160cm 图3.2 闫平《母与子》系列9 120× 120cm(图片来源:www.freehead.com) (图片来源:www.freehead.com)(图 3.1、图 3.2)闫平在《母与子》作品中常出现沙发、花瓶、鲜花、画架、颜料等几种素材,充实饱满的构图、丰富绚丽的色彩、挥洒淋漓的笔触,她用自己的画笔给生活中这些无聊的“琐事”增添了鲜活的生命,这些成为了见证母亲和儿子感情的必需品。她每完成一张新的作品就像是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一种新的思考,让我们品味生命的价值,这也是女性自觉意识提高的表现。闫平曾说过,当她表现“母与子”题材的作品时,,她仿佛沉醉在温馨细腻、安静踏实的世界里,当处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思维层次也会随之散发出来。曾有男性艺术家问及闫平,为什么不去尝试创作一些社会性题材的作品时,闫平是这样回答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国英;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的角色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孙欣;;中国女性艺术之母与子的呈现[J];东方艺术;2007年09期

3 何谦;;女性意识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4 王克俊;;解析夏俊娜的艺术创作[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陶咏白;走向自觉的女性绘画[J];美术观察;1997年03期

6 贾方舟;女性艺术在九十年代[J];美术观察;1999年03期

7 邹跃进;;此在与超越——试析陈淑霞艺术中的生命意味和文化价值[J];美术研究;2008年03期

8 贾方舟;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J];美术研究;1996年02期

9 傅晓冬;当代艺术中的她视点——九位女性艺术家口述档案[J];美苑;2004年02期

10 陈云飞;中国当代女性绘画风格简析[J];齐鲁艺苑;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铁锐戈;解读当代女性油画家的精神世界[D];沈阳大学;2010年

2 张平;1990年代后的中国女性艺术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骊英;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油画现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红丽;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人佼;对三位女性艺术家喻红,申玲,夏俊娜艺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于媛媛;论中国当代女性油画中的题材特点[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5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25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