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对中国画中光影语言的探析及运用

发布时间:2020-04-17 10:43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画的光影表现手法进行历史梳理。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光影,到明清时期外来绘画光影技法的传入,再到20世纪初光影意识的萌芽,光影语言逐渐被中国画的探索者初步融合和吸收。到当代,光影意识已经被多数的中国画画家所接受,并将光影与中国传统审美进行了多方位的融合,以光影来塑造全新的画面意境。本文将这些作品分为三大类:一是直接对客观视觉下的光影表现;二是以光影来烘托时间和空间;三是主观意识处理的光晕效果。这些尝试将各种光影表现技法引入画面,体现画家独到的创造性和绘画感悟,也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开拓了更多可能。文章最后具体分析光影技法在我毕业创作中的运用,从构思、构图、色彩三个阶段依次展开。本文介绍作品有两件:一是《寒山钟声》描绘了元旦夜晚寒山寺的灯光夜景;二是连环画《秋行记》描绘了秋天外出写生时两天内自然界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在创作中,光影表现并不是简单客观世界的光影再现,而是加入更多主观意识的再造;打破单个光源的束缚,经过反复揉练把光源拆分为若干散零的光源,使画面更具装饰性;不仅在自然景观上进行氛围的烘托,更通过画面人物高染法来加强光的存在和感受。由此,使画面充满强烈而和谐的光感,完成光影技法在自己创作中的实践和尝试。
【图文】:

任伯年


武宗元、李公麟等。所作之画莫不采用三白画法,线条精细,造型写实设色明洁。在明清肖像画中(如图 2-1),画家中眼眸与颧骨见采用皴法渲染出面部明暗凹凸,眉眼鼻唇的描绘亦是凹凸分明,刻画细腻,造型精确,人物面部与真人相近。康熙五十四年意大利人郎世宁来到中国,他一生都在为皇室作画,将西方绘画技法与理念巧妙的融入中国画中可谓融会贯通,他的艺术造诣十分全面:人物肖像、花鸟山水皆其所擅。就其人物画作品而言,就是在保持传统中国画特色的情况下,合理地选择色彩对比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同时,绘画过程中非常注意人物形象的受光情况,不作过分的渲染明暗。郎世宁的绘画题材一般都由皇上指定,必须遵守作画前的稿本,待皇上批准才可绘制。且人像不可画阴影,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如《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如图 2-2)郎世宁采用平光效果,面部几乎没有起伏没有高光,仅在主要的面部结构下加一丝淡淡阴影。中国传统中肖像画都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因此在此幅图卷中的嫔妃姿势都如证件照一般,长相也十分相似,仅用一些细枝末节展现各位妃嫔的特点。

郎世宁


武宗元、李公麟等。所作之画莫不采用三白画法,线条精细,,造型写实设色明洁。在明清肖像画中(如图 2-1),画家中眼眸与颧骨见采用皴法渲染出面部明暗凹凸,眉眼鼻唇的描绘亦是凹凸分明,刻画细腻,造型精确,人物面部与真人相近。康熙五十四年意大利人郎世宁来到中国,他一生都在为皇室作画,将西方绘画技法与理念巧妙的融入中国画中可谓融会贯通,他的艺术造诣十分全面:人物肖像、花鸟山水皆其所擅。就其人物画作品而言,就是在保持传统中国画特色的情况下,合理地选择色彩对比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同时,绘画过程中非常注意人物形象的受光情况,不作过分的渲染明暗。郎世宁的绘画题材一般都由皇上指定,必须遵守作画前的稿本,待皇上批准才可绘制。且人像不可画阴影,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如《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如图 2-2)郎世宁采用平光效果,面部几乎没有起伏没有高光,仅在主要的面部结构下加一丝淡淡阴影。中国传统中肖像画都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因此在此幅图卷中的嫔妃姿势都如证件照一般,长相也十分相似,仅用一些细枝末节展现各位妃嫔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亮亮;;论中国画的笔墨的“气韵”[J];艺术品鉴;2017年01期

2 赵启斌;;略议《中国画论大辞典》的学术价值[J];中国书画;2012年09期

3 杨身源;;象形篇——读中国画论札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年01期

4 罗文中;怎样欣赏中国画——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表现特点[J];零陵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5 张丽华;线[J];齐鲁艺苑;1989年03期

6 粟小玲;李一平;;浅读中国画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3期

7 黄婧;;学习中国画论之我见[J];泉州文学;2018年02期

8 彭西春;;中国画论浅说[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9 白珂;;探析中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J];艺术评鉴;2018年02期

10 杜江;;以文窥画——浅谈对于中国画论发展的一点感受[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积寅;;中国画论中之“真”美[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2 周积寅;;中国画论中之“奇”美[A];美术学研究(第6辑)[C];2018年

3 刘伟冬;樊波;;序言[A];美术学研究(第6辑)[C];2018年

4 周积寅;;中国画之本质特征[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王进玉;谁在拉低中国画原有的标准?[N];中国美术报;2017年

2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刘曦林;中国画语言与思维的整体观[N];中国美术报;2018年

3 谢江岚;参与编写《中国画论大辞典》有感[N];美术报;2011年

4 李普文;中国画论中的“复古”说辨析[N];美术报;2011年

5 马奔腾;文化哲学背景中对中国画论的透彻研究[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曹意强;发掘中国画论活性基因[N];光明日报;2016年

7 第八、九、十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曹柏];画画我有话说[N];人民政协报;2018年

8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叶公平;为何应是“喜龙仁”?[N];文汇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2 张曼华;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3 丁薇薇;中国画论中的美丑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4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韦兵;论两种世界观对中国画论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7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清婷;浅谈光影对当代花鸟画意境的营造[D];广州大学;2019年

2 郭梦溪;对中国画中光影语言的探析及运用[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玲玲;试析中国画笔法的“线性化”内涵[D];济南大学;2019年

4

本文编号:263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3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