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西方艺术中的透视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3:31
【摘要】:透视法是西方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透视意识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舞台错觉效果跟“透视”观念紧密相关。透视观念在中世纪晚期与文艺复兴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透视法逐渐成为一种构造绘画空间的基本技法,直至现代艺术的兴起。透视主要分为线性透视和非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根据光学、几何投影的方法来构造空间;非线性透视则依据色彩、大气、明暗变化来营造空间感。它们的发展演进,是艺术家、科学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结果。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透视属于非科学线性透视,有别于现在的线性透视。在中世纪诸如光学、投影几何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发明了线性透视,经过阿尔贝蒂、弗朗切斯卡等人的系统研究,线性透视逐步成熟。与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萌芽的非线性透视,主要以色彩、锐度和明暗对比度来营造空间效果,在17世纪得到普桑、扎科利尼等的进一步探究。本文主要讨论了透视法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主要分三个章节展开讨论。第一章详细探讨了“透视”这一术语的来源,以及具体的分类定义;第二章从线性透视的非科学线性透视、科学线性透视这两种类型来进行介绍,分析两种线性透视的技巧差别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从而揭示透视法的演变过程;第三章主要探究非线性透视的起源和发展脉络,重点探讨了扎科利尼的突出贡献。
【图文】:

角度,鱼骨,近似值,物体


感知两个相等大小物体时,这些距离的比率不能们更多地是由视角比率的差异来决定(图2),(HS和JS)与距离(AB和AD)成反比,在角(P和a+卩)与距离(2b和b)不成反比。?这和如让?佩勒林(Jean邋Pderin)公式所述:数量和以看出它们矛盾了:欧几里得的透视对比图只是及与视角相关的物体外观大小),,而文艺复兴时图像的方法。所以放弃欧几里得角度原理,这一家依据角度不能构建透视图像,因为根据角度来面无法在平面上铺开。逡逑古典时期艺术家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物体外是一方面,遵守这项原则,绘画就不能很好地设持球面投影。另一方面,古代绘画运用“立体画艺复兴时期。因此学者研宄古代透视理论最多考艺术上的近似数值。逡逑

消失点,透视结构,圆规,投影中心


硕士学位论文逡逑fp邋MASTER'S邋THESIS逡逑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对“布景法”进行了定义,即它是一种带有阴影的逡逑图,表现建筑的正面与侧面,侧面向后缩小,线条汇聚于一个定点。?书中“所有逡逑线至圆规定点”(omnium邋linearumadcircini邋centrum邋responsus)这一句话备受争议,逡逑学者认为其中“圆规定点”没有明确的含义,有人认为这个词含有中心消失点的意逡逑思,但是幸存的古画里没有一幅具备这样的消失点。这个词本身也排除这种解释,逡逑因为“circinicentrum”可能就是“圆规定点”,而不是“一个圆圈的中心”,而现逡逑代线性透视的中心消失点只是垂直线的聚集点,不能解释成一个圆规的定点。?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爱芳;;人性的回归——浅析拉斯科利尼科夫所受的惩罚[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金丽;当不了拿破仑怎么办——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系列论文之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付铭;张娜娜;李榛;张晨;;国际艺讯[J];美术观察;2012年10期

4 新华;;利比亚偷渡船地中海沉没超130人遇难[J];广东交通;2013年05期

5 ;图说[J];生物进化;2018年02期

6 顾凡;;哈国提高旧汽车的进口关税[J];中亚信息;2006年06期

7 刘义斌;试论《罪与罚》中梦的艺术含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聂书岭;;哈准备加强对本国炼油厂的监督[J];中亚信息;2005年11期

9 岳婷;;哈农产品价格上涨且产量减少[J];中亚信息;2008年12期

10 莹辉;;中国遭遇中亚能源“变脸”[J];大陆桥视野;2008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意大利偷渡船失事 或造成约300人死亡[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周旭;罗马街道多以男性名字命名被指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张皓雯;卖方强势调整政策 中亚能源合作“变脸”[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屈佩;水墨丹青,中俄传递友谊的新路[N];环球时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冰清;西方艺术中的透视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39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39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