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于安澜美术实践及画学著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9:10
【摘要】:本课题是对于安澜生平、美术实践活动及其画学著作的整体研究。于安澜一生经历抗日战争等动荡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特殊环境还包括当时复杂的学术环境。这种环境和家庭背景影响下,于安澜不仅学习了很多西方科学知识,而且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和美术基础,一生中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为教育事业奉献诸多。于安澜的书画篆刻实践活动也很丰富,其绘画主要为中国画,以山水见长,兼作花鸟;书法篆刻方面,博采众长,兼擅诸体,以隽秀的小篆享誉国内书坛,篆刻也多采用篆书形式。在东西文化冲突的大环境下,画学的发展始终处于弱势。中国画学面临转型与演变、西方的科学文化冲击着学科专业分类的特殊环境中,于安澜突破了传统画学编纂中的局限,其画学著作将中国历代画学分成三类:画论、画史、画品,使之逻辑更加系统、合理;选编时慎选善本、详加校勘考据,使之更具准确性、研究性,弥补了此前该类书籍的杂乱无序、传抄有误、校勘不足的最大不足。而将这一体系进行辩证的分析看待对今天的美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力求在当今语境中对于安澜画学著作的诸如三大分类、文献选用校勘辨伪、编纂体例等问题进行思辨。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理清其特色,由此一探中国古代画学向近代画学的转型与演变对画学编撰体例与风格的影响。同时希冀通过该研究把其时画学著作的编写特点揭示出来,从时代、文化、学术和学者自身等诸要素揭示出其著作在近代中国画学研究的历史价值,并且寻找到契合画学编纂的最佳思路,以期能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画学的编纂有所启示。
【图文】:

苏东坡,篆书,小楷


图 2.1 于安澜篆书:苏东坡诗(一)图 2.2 于安澜篆书:苏东坡诗(二)虽无心做书法家,,但于安澜一生写字大都是用毛笔,平时的著作文稿、信件教案等一直都用小楷或行书书写,字体极富学养和美感,是学问与书法的完美结合。以小楷写的各种手稿(如图 2.3),炉火纯青、古朴典雅。

苏东坡,篆书,小楷


图 2.1 于安澜篆书:苏东坡诗(一)图 2.2 于安澜篆书:苏东坡诗(二)虽无心做书法家,但于安澜一生写字大都是用毛笔,平时的著作文稿、信件教案等一直都用小楷或行书书写,字体极富学养和美感,是学问与书法的完美结合。以小楷写的各种手稿(如图 2.3),炉火纯青、古朴典雅。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自然;;北宋国子监画学办学规模的变化及原因考略[J];美术研究;2017年03期

2 张自然;;北宋国子监画学机构设立原因考[J];艺术学界;2017年01期

3 韦宾;;《明清别集画学文献类聚》的编纂及相关问题[J];美术研究;2014年02期

4 邵军;;对“中国古代画学研究”的一点思考[J];美术观察;2012年10期

5 王永志;;浅谈舞美传统画学“品第”观对审美的影响[J];职业技术;2011年10期

6 包铭新;;画学著作与中国染织服饰史研究[J];新美术;2008年03期

7 舒士俊;喜读《画学丛证》[J];美术之友;1999年05期

8 万青力;;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画学之变[J];中国美术馆;2005年07期

9 陈方媛;;从“谱录”到“标准”:张庚画学思想的学术表现[J];美术观察;2017年07期

10 韦宾;;明清散佚画学文献述略——以四库系列书别集为例[J];艺术探索;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若熹;;理学与画学形式上的影响[A];推进朱子学与闽学的深入研究——朱子闽学与亚洲文化论坛文集[C];2016年

2 李永林;;画学简拔之法疏义[A];大匠之门2013.1[C];2013年

3 陈树军;;品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4 陈谷香;;宋代笔记中的画史与现存第一部笔记体画史[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朱良志;;朱陆之争影响下的元代画学[A];国际儒学研究(第五辑)[C];1998年

6 韩刚;;“复古”即“更新”——王时敏绘画考论[A];美术学研究(第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王蒙 通讯员 刘丹妮;聚焦“后岭南”:寻找岭南画学的当代价值[N];南方日报;2017年

2 ;画学浅谈[N];美术报;2015年

3 李鸿照;美术教育的问题在于“美术”[N];美术报;2012年

4 中国国家图书馆助理馆员 陈都;抗日战争期间的黄宾虹及“咸道画学中兴”的提出[N];中国文化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杨阳;“南通现象”何以形成?[N];中国艺术报;2019年

6 郑利权;勿使“写生”模式化与套路化[N];美术报;2015年

7 余辉;丹青不负少年头[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李思忆;好热闹!农民工子女免费学画学舞[N];四川日报;2013年

9 戴剑馘;黄利的“鎏金画技法”[N];文汇报;2013年

10 张惠民;一本月刊绝刊号[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亚圣;帖学与碑学之外的视觉革命:画学书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2 刘中玉;元代士风丕变下的画学思想[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李明;“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5 杨勇;两宋画院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6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军炎;于安澜美术实践及画学著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朱知非;北宋画论和画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牛漫丽;宋代“画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D];河南大学;2012年

4 韩蕊;金城画学理论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5 孙红阳;宋代画院与画学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6 杨晓飞;洗尽铅华不染尘担当画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陈媛;黄宾虹画学核心价值探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8 叶红;王原祁《雨窗漫笔》画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魏晓敏;北宋国子监画学教学与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韩浩;萧云从画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0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50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