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储存与“忆像”复制
本文关键词:记忆的储存与“忆像”复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记忆是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人类为了把抽象的思维活动——记忆转化成具体可存和便于传播的信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发明的过程。从语言的生成到文字的发明;从结绳记事到印刷复制的应用;从纸本承载到计算机编程输入的新兴;我们不断在找寻着比自身大脑更为可靠、高效的保存记忆、延续文明的载体与方式。在此过程中,文字、纸张和印刷的结合生成了拥有大容量且轻便的纸上文本,开启了记忆文本长久稳定的书写记录和复制的模式。书这种实体形式成为保存和传播知识有效的储存容器。而网络信息时代下,纸本的复制与储存逐渐化作无形的Byte而存在。这种对信息储存方式的变化和在变化中不断更替的储存形体,对我作品的创作形式和语言表达的探索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文紧密结合自己艺术创作,通过对文字文本和记忆图像的认识并进行逆向思维,,以忆像替代文本。汲取书、键盘、行李箱等信息载体的不同形式,结合石版画新发现的表现语言,完成了自身作品中“忆像文本”的承载和形式的探索。
【关键词】:记忆 文本 储存 复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绪论6-7
- 研究范围6
- 研究现状6
- 研究目的与意义6
- 研究方法6-7
- 1 记忆的储存7-17
- 1.1 记忆的“文本”记录7-8
- 1.2 作品“忆像文本”的生成8-10
- 1.3 “忆像文本”的储存与形式探索10-17
- 2 记忆的复制17-22
- 2.1 文本的拷贝17-19
- 2.2 以石版画为媒介的忆像重复19-20
- 2.3 记忆的触感表达和石版画表现技法的延伸20-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4
- 致谢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治·格拉肖;汪信砚;李白鹤;;文本的功能分类[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伍国桃;;论网络文学文本形式的新变[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于东新;康相坤;;《科尔沁情思》:情思寓于合目的的文本形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朱喜奎;;谈文学文本的翻译[J];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5 王飞;;怎样进行文本解释[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9期
6 赵毅衡;;文本如何引导解释:一个符号学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范永康;;从文本形式走向政治——詹姆逊文艺“政治阐释学”的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瑛;对我国当代文本释义理论状况的反思[J];前沿;2002年12期
9 姜晓云;“文采所以饰言”——谈《文心雕龙》关于文本形式的分层[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邵冰华;;“非纸质”文本下的经典重读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冬芬;;读钟桂松先生《茅盾的青少年时代》图文本之“图”[A];茅盾研究(第13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戈;文本的价值与意义[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刘颖;营销文本:让自家图书“跳”出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安徽 高伟;拒绝“附件大小限制”[N];电脑报;2004年
4 傅书华;“文本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本”[N];山西日报;2005年
5 任进;核心问题突出 文本形式创新[N];法制日报;2004年
6 记者 周旭亮 通讯员 朱斌;“淡出”文本,有所作为[N];淮安日报;2013年
7 西贝;将Excel的文本数字转换成数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王余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汪琴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1995-2004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徐爽 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东亚语文学院;书文化走向屏幕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李杨;解读经典的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志颖;文学彼岸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张冬梅;文本情感分类及观点摘要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飞;基于网络信息文本倾向性分析的领域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彦博;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超;视频检索中字幕文本的提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周德志;基于复杂网络的文本社区构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娜;基于本体的文本知识修正与获取[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郑晨;产品介绍类文本翻译技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王会珍;面向话题追踪的特征选取与文本表示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张燕梅;历史、文本与同心圆[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红妮;基于粒度的文本案例检索算法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兰瑞;基于文本分类的SNS社区发布订阅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记忆的储存与“忆像”复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