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工笔肖像画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4:45
【摘要】:肖像画作为人物画的一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样貌,也留下了许多绘画理论和传世佳作。随着人物画的发展,肖像画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有了独立分科,加之民间对工笔人物画的需求增大,在皇家宫廷的支持下,明清工笔肖像画迅猛发展。明清时期的工笔肖像画发展繁荣,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传统的延续是分不开的,另外随着国外传教士来华,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这时明清画家们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开始探索新的绘画风貌,这种风貌被要求既能与传统相联系,又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审美要求。于是,与时俱进的工笔肖像作品应运而生。本文对明清肖像画复兴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讨,结合文献记载以及传摹作品分析了明清时期工笔肖像画的主要风格及绘画技法,强调在中国绘画史中,明清工笔肖像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图文】:
清时期的主要风格着明代取代元王朝成为中国大一统的王朝期,而展现出一种复苏的趋势。现出了不同于宋元的一种新样貌, 明清染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吸收前人的基统画法,强调色彩晕染的江南画法,也有的波臣画派。在清代,传教士来华并在宫新的样貌,有如郎世宁给乾隆绘制的肖像,使面部的写实性大大加强。手法,又称作淡墨重彩派,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强
但对五官的刻画却细致入通过粉彩的层层渲染凸显出眼睛周围的结渲染以表现结构,而且在瞳孔两旁提点白之效。顾恺之有云“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一直都是中国肖像画的重要审作准则。,由于曾鲸字波臣,故而把这一画派称为层流转于浙江、江苏及上海的松江一带,均有美趣
”这里讲到的“烘染数十层”,不仅统罩。在曾鲸的肖像画创作中,其线、墨融合,或浓或淡、或以淡墨擦过,或以色系。③曾鲸的技法或多或少的受到西洋画法“中国画家之学西画,或参用西画法者,曾鲸字波臣者,… …留寓金陵的时候,正天主母像;所谓烘染数十层者,乃是参用中得到启发,加以融合和变化,丰富了肖获得了比传统手法更为“真实”的美学品2.3 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格调
本文编号:2769968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图文】:
清时期的主要风格着明代取代元王朝成为中国大一统的王朝期,而展现出一种复苏的趋势。现出了不同于宋元的一种新样貌, 明清染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吸收前人的基统画法,强调色彩晕染的江南画法,也有的波臣画派。在清代,传教士来华并在宫新的样貌,有如郎世宁给乾隆绘制的肖像,使面部的写实性大大加强。手法,又称作淡墨重彩派,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强
但对五官的刻画却细致入通过粉彩的层层渲染凸显出眼睛周围的结渲染以表现结构,而且在瞳孔两旁提点白之效。顾恺之有云“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一直都是中国肖像画的重要审作准则。,由于曾鲸字波臣,故而把这一画派称为层流转于浙江、江苏及上海的松江一带,均有美趣
”这里讲到的“烘染数十层”,不仅统罩。在曾鲸的肖像画创作中,其线、墨融合,或浓或淡、或以淡墨擦过,或以色系。③曾鲸的技法或多或少的受到西洋画法“中国画家之学西画,或参用西画法者,曾鲸字波臣者,… …留寓金陵的时候,正天主母像;所谓烘染数十层者,乃是参用中得到启发,加以融合和变化,丰富了肖获得了比传统手法更为“真实”的美学品2.3 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格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启斌;;渊源有自的历史画卷——明清肖像画略论[J];中国书画;2009年03期
2 陈孟昕;关于工笔画的技术问题[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769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6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