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以永乐宫《朝元图》为例谈中国重彩画的平面性特征与我的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0-07-25 15:33
【摘要】:中国重彩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当代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西方绘画风格和绘画理论不断传入并渗透到中国绘画作品中,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元素与西方绘画的元素不断碰撞融合,当代的中国重彩画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在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中,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等人也曾受到东方艺术平面性绘画语言的影响并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中,现在这些作品又回来影响着东方艺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重彩画从低谷到繁荣不断发展和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我在学习重彩画的过程中,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我从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出发,结合自身的创作体会,以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为例,对重彩画的平面性语言特征展开研究探索,并对一些当代重彩画家的创作中对平面性语言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探索平面性在重彩画创作中的实际运用。这是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阶段探索实践的目标课题,未来我也希望将弘扬和发展中国重彩画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绘画中的平面性创作语言会为重彩画创作实践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创新呢?这是本文所最为关注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图文】:

元图,壁画


现恺理论,这样的表现手法,看起来很真实,它是精神心理层实,是艺术家个人对客观事物主观化的真实,而不是单纯是画家意象的真实,是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艺术语言的独特有庄重感,在人物主宾关系上,处理的十分考究,主神要体之间即相互呼应又有变化。彭吉象在其《艺术概论》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用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间与空间的局限。①永乐宫《朝元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远小的法则,不同于西方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画面不受时构图上更加灵活和自由。永乐宫《朝元图》这种独特的构性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①彭吉象.艺术概论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图 1 永乐宫《朝元图》西壁画局部

线图,元图,画线,线条


化,用力均匀厚重有弹性,多用于勾勒边缘线质感,巧妙地描绘出各种不同的材质。在《朝使用兰叶描表现,通过线条的浓淡、疏密、粗通常在表现女性人物面部时比男性人物线条要成就的高度,体现出线描艺术丰富的内涵。顾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但中国画的线图 2 永乐宫《朝元图》东壁画线描局部

元图,气势,统一性,画线


代名画记》中也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③谢赫将“骨的表现力中体现所描绘对象的气势,用线条的表的描绘,揭示内在气韵精神力量和生命力的象征的认识。所描绘物体外形的条线本身也是有情感的主观情感的抒发,它的流畅与否,以及线条的情感表达。与西方采用光影明暗法来变现人物轮使用线的造型手法来表现客观对象,线条的好坏图》所描绘众神使用的线,从来不是对物象本身是绘画者情感的抒发和内心对所描绘对象的的崇叶描的巧妙变化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组织叠加,具用平面感。第三节 永乐宫《朝元图》中的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鸣;;山东现代重彩画的发展与教学现状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2 马云天;;中国现代重彩画特质浅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3 仲蕾;;现代重彩画材料与技法之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02期

4 李先帆;;云南现代重彩画装饰元素解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8期

5 刁正勇;;无谓的坚守:当代语境下的云南重彩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6 杨飞;;浅析当代重彩画之色彩观[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年05期

7 杨文茜;;浅析武星宽水墨重彩画艺术特色[J];美术大观;2016年07期

8 彭永馨;;重彩画语言表达的创新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9 林宜耕;;中国现代重彩画色彩技法的若干研究[J];福建艺术;2014年06期

10 何海燕;;当代中国重彩画多元化风格探索[J];艺术评论;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昃伟;;中国现代重彩画的贡献[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陈崇刚;;金属材料在重彩画创作中的运用[A];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嫦;西藏布面重彩画里的“雪域祥云”[N];中国美术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文安 白昌华;浓笔重彩画如斓[N];晋中日报;2019年

3 记者 张瀚予 王鹏;浓笔重彩画如斓[N];长治日报;2016年

4 李晓红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杜希贤;浓墨重彩画人生[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老朱;为中国重彩画喝彩[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沈西峰;重彩画的当代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刘秉江;关于“现代重彩画”的思索[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余珈;西藏的布面重彩画[N];西藏日报;2004年

9 刘山花;感悟中国重彩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陶安惠 樊海燕;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叶健;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普园媛;云南重彩画艺术风格的数字模拟及合成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丰田;写意重彩画的当代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崔亚鲁;以永乐宫《朝元图》为例谈中国重彩画的平面性特征与我的创作实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

3 艾婉月;重彩画装饰手法在当代装饰画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4 牟立萍;传统矿物质材料在我创作中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5 陈雨希;写意重彩画的发展及现状分析[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6 潘亚琼;关于重彩画铜箔材料的应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黄敏敏;当代重彩画中西藏题材的艺术表现与审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8 胡琰;蒋采

本文编号:277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7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