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抽象艺术的美学悖论

发布时间:2020-08-27 08:04
【摘要】:萌芽、高歌、嫁接、孽生,这是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的真实写照。作为现代主义的思想结晶体,抽象艺术被赋予了过度宏重的社会标签。她时而是神话的缔造者,权力之眼的轻瞥让她成为时代冷战主题的文化代言人;她时而是精英主义的伐柯人,艺术市场的垂青为它徒添千娇百媚,成为了精英阶层的资本宠儿;她时而又是原始文明的祭祀,挫钝稚朴的图像表现消解了文明对话中的矛盾,创造各方携手同舞的素朴狂欢。史论家们专情于对抽象艺术的社会肌理分析和文化符号解构,却鲜有人从美学的视阈审度这位精灵。本文以抽象艺术的美学机制分析为切入点,具体从对“抽象艺术何为”这一问题的解码和理论去蔽出发,从观念层面上厘清抽象艺术何为的问题,并尝试在现代西方美学的视野对抽象艺术予以概念重构。与其它论述抽象艺术概念的研究不同,本文旨在揭露抽象艺术的观念本身天然地存在着美学悖论,并力图阐明抽象艺术的美学悖论乃是其值所在。本文以挖掘抽象艺术内在的美学悖论逻辑为思索路径,力求从概念分析上加深思想纵深,进而升华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呈现其中潜在蕴含的美学命题和生命温度,自觉提出关于美与生命力的永恒问题。第一章主要处理抽象艺术的图像性问题。抽象艺术之为艺术在于其是一种图像性的构成,这种图像性的构成并不指涉一种图像风格,它是一种视觉经验的呈现。这种图像性并不和认知思维结构产生必然性的链接,它仅仅关乎视觉的接受和人脑想象的再加工机制。第二章主要解决抽象艺术的反图像性问题。抽象艺术中的抽象本身就是一种反图像性的存在,它期冀触及的彼岸是纯粹观念。然而,纯粹观念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概念内部的反图像性,这种反图像性允诺了其作为观念的纯粹性。第三章重在揭示抽象艺术美学悖论背后的价值。抽象艺术中的抽象注定是一次西西弗斯式的旅程,永远无法触及纯粹观念的理想,却又不得不竭力将自身予以抽象化,只因抽象的进程即是艺术超越的过程。至此,抽象艺术的美学悖论才终于显露在我们的视野:抽象艺术作为艺术是一种图像性的存在,抽象艺术作为抽象机制是一种反图像的存在。在抽象艺术的概念中兴起了悖论的暗涌,而这正是这股悖论的力量,成全了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悖论的意义在于探索不可能中的可能,在悖论螺旋接缝处体验生命之崇高,穷尽那不可能性后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冰;;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观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王晓阳;;“私人语言论证”论证了什么?——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简明解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5期

3 徐燕杭;;日常语言的审美特征——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审美化倾向及其伦理意义[J];哲学动态;2009年05期

4 柯蒂斯·卡特;杨彬彬;;黑格尔和丹托论艺术的终结[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5 王林;;当代绘画的观念性问题[J];文艺研究;2006年07期

6 潘力;“物派”新识——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李禹焕、菅木志雄[J];世界美术;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805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05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