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线”的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0-10-09 14:00
   线在艺术发展史与人类认知历史过程中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是绘画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和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之一。古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线语言的风格。因此本文主要从版画创作中“线”语言独特表达方式入手,结合版画创作实践过程中中、西方艺术及其典型性艺术家等影响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阐释了“线”艺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和价值。首先,从“线”语言的发展进行阐述,“线”的发展在中西方也有异同,代表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对线的感受和领悟也不太一样。列如书法艺术,在东西方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将线作用于语言形成了文字这点在中西方是一致的。而在中国线在作用文字的同时上升为一种艺术,人们称之为书法艺术。无论是原始时期法国科斯拉掩护还是中国阴山岩画,都存在线的痕迹,艺术也源于此。为版画艺术语言精神的传承与创作提供证据和支撑。其次,通过“西方艺术创作中线”语言的典型运用和中国传统艺术中“线”的运用,分析“线”在东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东方的“线”表达倾向于“显现精神”,而西方“线”的表达侧重于“再现对象”,线”在东方和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大相径庭。从而有力阐述“线”语言的审美价值。再次,本文以“线”为主要论点,从木刻版画创作中“线”语言的意味性、抽象性、书写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在木刻创作中,通过董克俊、王文明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创作中感受黑白木刻的意味性;通过栋方志功、娜塔丽娅.帕拉斯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创作中感受黑白木刻的抽象性;通陈海燕、阿鸽、广军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创作中感受黑白木刻的书写性的魅力,画面上的黑白的巧妙安排,匠心独运。海燕、阿鸽、通过以上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论通证,从而阐述影响笔者木刻版画实践过程中的代表版画艺术家作品造型语言的独特性,论证黑白木刻版画“线”艺术语言的独特价值。最后,通过“线”语言的文化精神价值和创新精神价值分析,结合实践中木刻黑白语言的强烈对比效果和“线”在黑白木刻创作中造型语言的运用,结合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继续研究人物造型,寻找与黑白语言相匹配的造型方式,试图做到创新与此同时论证木刻版画创作中“线”语言的独特价值。在探索木版画艺术语言的同时,应该注重本土传统的文化精神土壤研究和其他优秀文化研究,通过对物象的提炼,对个性图式符号的创造,对人生的感悟与生命的体现升华为一种精神意蕴,从而获得了一种普遍性、世界性,表达了深层的自我,使作品体现自身情感精神时深入理解世界木版画的共性,更具有时代精神,成为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学位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7
【部分图文】:

金刚经,版画,扉页


图 2-1 唐金刚经扉页版画Fig2-1 The tang diamond was printed on the title page版画的出现,有学者认为“隋代已有雕刻版画”的说法,种观点,认为雕刻版画的出现应在唐朝初年。关于雕版印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有明确的论述:雕本肇始于隋精于宋人。胡应麟有关于雕版印刷起源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所引用。而最早出现的版画实物遗存,是唐咸通九年(公刚般若波罗蜜经》扉页画。被公认为是现存有确切刊印日品。画面布局繁复而稳妥,“线”的刻划灵动流畅,如“,流水行地”,这种线的运用,体现了古质的精神。促进并深入人们的生活。国水墨画和书法的灵魂。列如书法,怀素《自叙贴》、祝允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狂草之作,笔意下明显洋溢出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其每

祝允明,古风,太白,书画同源


图 2-2 祝允明《太白古风》局部Fig2-2 ZhuYunMing "taibai antiquities of local,看起来很一般,担忧是不可复制的,它既可以用于表现创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仅是白描还是水墨,线都体也蕴含这文人的诗情画意,传统中国艺术讲究书画同源,为中国绘画注入一种“书写性”。

“线”的精神传承


董克俊《醉归》Fig3-1DongKejun"drunkretur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野夫;;没有祖国的孩子[J];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01期

2 江丰;;战士[J];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01期

3 江丰;;江丰作品[J];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02期

4 黄美玲;;《时间之一》[J];艺术品鉴;2019年09期

5 野夫;;保卫我们的城地[J];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11期

6 代大权;;《末路英雄》[J];美术;2018年10期

7 王僖山;;《贺兰山·之三》[J];美术;2018年10期

8 郝彦杰;;《马街艺人·之二》[J];美术;2018年10期

9 尹力;;《发呆记》[J];美术;2018年10期

10 白哈斯;;视(黑白木刻)[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亮;;落实课标 实现传承——对初中黑白木刻版画教学的行动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2019年

2 朱荫能;;怀念版画家邵克萍老师[A];明月在天·邵克萍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6年

3 丁佳园;;关于德国唯美版画家奥古斯特·贝克的几幅作品[A];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暨张望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郝斌;张子虎;;刀耕火种的人生——谈杨可扬[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5 赵延年;;怀念克萍兄[A];明月在天·邵克萍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6年

6 王帅星;;试论邵克萍套色木刻技法的前沿性[A];明月在天·邵克萍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伟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呼声 经典再现[N];美术报;2017年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师 付斌;收藏的新宠[N];美术报;2017年

3 张远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杭州;《黑白木刻写生》课小记[N];美术报;2015年

4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学院 张生;黑白木刻版画创作实践中的情感体验[N];山西青年报;2015年

5 杨峰;多彩世界 领悟黑白[N];吉林日报;2015年

6 厚夫;刻在木板上的抒情诗[N];美术报;2010年

7 李运河;我收藏的领袖木刻像[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 彭伟;而立之年之《而立之年》[N];中国艺术报;2014年

9 林木;回到艺术的原点[N];美术报;2011年

10 张春山;大地上的“窗子”[N];美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付努;“线”的精神传承[D];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

2 孙红莉;黑白木刻中黑白灰节奏之探析[D];河南大学;2018年

3 刘彦青;《浮沫即是》系列黑白木刻创作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李琳;论版画创作《西藏印象》黑白木刻语言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5 杨晗;黑白木刻中线条的运用与表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朱沐萱;走班制黑白木刻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7 杨泽文;陈烟桥黑白木刻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8 田野;多空间图式在黑白木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年

9 刘艳飞;浅析黑白木刻刀法上的情感表达[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陈词永;感受黑白木刻的动感状态[D];广西艺术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33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33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