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南北水彩画表现特征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0:06
   不同的地域风貌使我国的水彩风景画呈现出各异的地域性绘画风格,无论我国水彩画在表现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语言上,都与中国独特的外在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不仅丰富了我国水彩本体内涵,更是体现了中国水彩画民族性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地域性在美术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的地域性也并非是单一的地区地貌差异,而是水彩画家生活成长的环境和时代因素的综合体现。本论文主要通过书籍文献、期刊杂志、事例分析,从我国南北方地区历史性成因、地理性成因以及社会性成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南北地区的水彩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而研究各个地区代表性画家的绘画风格,并深入从绘画题材、色彩、技法及构图的角度对比、分析、归纳出带有地域性趣味不同景致风格的水彩画,从中看出地域性中水彩画的多样性,促进中国水彩风景画的地域性发展。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笔者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南北水彩表现特征形成差异的成因;第二部分则是本论文的重点,深入从精神特征和物质特征两个宏观角度展开详细对比论述,并穿插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进行描述;第三部分是通过南北水彩表现特征的对比分析,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以及对水彩艺术今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南北地区水彩表现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水彩画家越来越注重从地域性的角度来传达自身对社会的理解,从而将水彩艺术的发展推向多元化。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地域性对水彩绘画的影响,与此同时,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南北地区在艺术上的差异和各自的不足,也提醒我们在注重自己地区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地区艺术文化,以缩小差距弥足自身的不足。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5
【部分图文】:

水彩,西方绘画,作品,中国水彩画


在水彩画的萌芽时期,“外销画”是中国水彩表现的最初形态,这种绘画逡逑表现形式完全受西方水彩绘画的影响,也是对西方绘画的模仿,但在当时却是逡逑最受欢迎的水彩表现形式。8我国南方水彩画家袁秀堂的《断桥残雪》(图1)逡逑则是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一幅完全写实的水彩风景画,逡逑作者学习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与构图方法,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逡逑现出近实远虚的特点,使漫漫长堤自然地消失在了云雾中,冷暖色调巧妙的结逡逑合在一起,色彩明快,凸显出冬天的气氛,画面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运用写实逡逑的手法来表现,这种画风,在当时是别开生面的,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且为逡逑8袁振藻著:《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邋p31逡逑I逡逑9逡逑

水彩画,现象,水彩,画法


形式进行创作,这些广告牌的内容大多是那个年代的摩登女郎、古老故事。由逡逑此,郑曼陀创造了擦笔水彩画技法,以画国画仕女图和肖像画为生,后开始了逡逑画美女月份牌(图2)的生涯。郑曼陀的水彩月份牌真实细腻,构图丰满充实,逡逑其所创的擦笔水彩画,与传统的水彩画画法不同,先用炭精粉将人物的素描底逡逑子擦出轮廓,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水彩颜料,利用水彩透明、滋润的特点在上逡逑面进行晕染,以此种方法来表现画面,会使形象与背景间融合自然,写实风格逡逑突出,富有立体感,而且充分表现出了城市女性圆润细腻的特点,并且取得了逡逑极佳的效果,也受到了群众的喜爱。9在此之后,水彩画家纷纷效仿此种画法,逡逑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杭zI英、胡伯翔、关蕙农、谢之光等。逡逑9袁振藻著:《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邋p35逡逑I逡逑10逡逑

作品,创造力,静物画,七七事变


了邋“一八艺社”,参加了新四军,目睹了“七七事变”,解放后转入了中南美逡逑专。王肇民的静物画,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画幅小,但是气度宏逡逑大,刚劲豪放,从他的作品《桃》(图3)中可以看出,每一个静物都经过画逡逑家的细心雕琢,使它们产生紧密的联系。画家在注重物体的基本型的同时,稍逡逑加改造,在细微之处创造些许差别,_逦\逡逑或方或圆,或扁或长,使原本平淡.、逡逑的静物有了活力与生命。逡逑从?Pt娜,RG卿f逡逑看灥方绘li的影子,画家在坚守V逡逑中丨栜}\0.嫇的同时,汲取叫0_绘逡逑画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酬面与逡逑思想,展现出水彩画成长历史时期逦图3王肇民《桃》I9??年逡逑时的个性品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邢建国;;浅谈题材与水彩画创作[J];美术大观;2011年10期

2 蒋莉;;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选择的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杨帆;;从地域差异性比较看湖北水彩[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4 张力克;;王肇民的当代意义[J];电影评介;2008年08期

5 冯天瑜;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J];江汉论坛;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日乐;刘寿祥水彩画艺术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2 苏文;地域性对宋守宏水彩艺术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3 孙亮;东北水彩画语言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季晓龙;关于中国水彩画创作实践的当代性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聂耘文;两湖水彩画的渊源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范婧;五代、北宋山水画南北地域性风格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7 朱晓松;谈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侯慧琴;关维兴水彩人物艺术内涵和神韵的表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玉兰;论水彩画技法对内蒙古地域性绘画语言的融汇[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刘晓;王肇民艺术思想与当代水彩画教学[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3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