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谈杜大恺城市山水的绘画语言

发布时间:2020-10-10 11:49
   审美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能动反应的产物,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精髓之一,更多的反映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山水的无限依赖与敬仰。反观当今激荡、多元的世界,不断飞速发展的生产资料,以及不断改变的生活环境,正在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画家杜大恺身处当今这个社会,早年曾涉猎装饰艺术,陶瓷、纤维、木、石、漆等众多领域,使他对文化发展的把握更加清晰,同时各种技法的尝试使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看的更透彻,这也让他在进入水墨创作时能不拘一格、诸法杂糅。正因为如此,其城市山水的创作,也就对城市山水的发展起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审美意识的变迁发展开始探索。首先,从农耕、工业文明审美意识的演变谈起,进而提出城市山水的概念并承接出杜大恺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以杜大恺水墨作品的艺术语言为主线通过以空白为底、用笔方式和平面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此来证明其绘画对于城市山水的借鉴意义。最后,通过总结性的视角对杜大恺城市山水的艺术性及借鉴意义进行感悟思考。
【学位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审美意识,先民,古代中国,石器


山水画审美意识的变迁水画审美意识的萌芽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先民长期从事着生产劳动动源于生存。为了生存,先民们通过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来获得生存。然而随着劳动的不断持续,对于石器的造型,先民有了一造型的不断改变,逐渐产生了审美意识。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生产和实用目的的装饰和刻画工艺,这或许可以看做早期的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劳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工具不光是人和动物的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古代中国长期处在男耕女织是社会的常态。正是因为长期的耕作劳动,促使人们对。中国不光是一个农业国,在政治领域,古代中国还是一个长期,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国民,其中文化的控制是最突出的。者

杜宇,战地记者,总编辑,青岛


5其父杜宇生前任青岛民报总编辑,其母姚淑珊曾任战地记者、中小学语文然而杜大恺却在十五岁那年辍学。这样的经历或许是上天给他的磨炼也可图 4 杜大恺先生在写生

帛画,龙凤,空白,城市山水


7空观杜大恺的城市山水无一例外都是以空白为底,其乐中的空白。而在绘画中,齐白石的虾在一张白纸有水草做映衬,然而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眼前却最璀璨的部分——计白当黑。画者界也,界从何处以空白为底的特性才使这一划有了空间上的区别,图 5 《人物龙凤图》 帛画 战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雅萍;;浅谈旅游纪念品中布艺文化的传承[J];明日风尚;2017年09期

2 孙镜轩;;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8年13期

3 陈爱群;;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分析[J];学周刊;2018年18期

4 季欣;凌继尧;;重大建设项目中的审美意识之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杨琪;;立足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审美意识[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年01期

6 马力晗;;浅议日本人「暧昧」审美意识的包含形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6年33期

7 王强;;强化音乐欣赏 升华审美意识[J];科普童话;2016年44期

8 朱丽松;;试谈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养成[J];高考;2016年30期

9 陶涛;;唤醒你的耳——小学音乐教学中留守儿童审美意识的唤醒[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4期

10 何捷;;儿童写作审美意识的缺失与召唤(下)[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山内祈信;活用自然之审美意识—中日山水为主题的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于永森;论豪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敏智;清代书法理论之碑学审美意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8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9 冯婷;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方明;甲骨文形意关系的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娇;浅谈杜大恺城市山水的绘画语言[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2 李安妮;现代性语境中悲剧审美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王钦;现代视域下的中国山水审美意识[D];广西大学;2015年

4 孙文娇;儿童审美意识建构的引导[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龙;当代“穿越”审美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罗杰;审美意识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潘天波;审美意识语言分析:基于内符号形态[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慧;颜之推地域审美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娟;当代审美意识与微电影的兴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丁武超;新闻作者的审美意识建构与创作主体塑造[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5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35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