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童谣改编动画的视觉形象重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0:08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都随之改变,童谣文化也渐渐的不被大众所传颂。为了使传统童谣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因此,只有将童谣这类传统文学艺术与新艺术相结合,将童谣改编成动画,用视听语言去替代传统的文本文字,才能使传统文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经久不衰。本文是通过对童谣中角色、场景和道具的重构,使得文本可以转换为带有传统民族文化特点的可视听化形象,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童谣渐渐被大众忽略。将童谣改编成动画,以传统民族性文化元素为基础进行视觉形象重构,使传统文化现代化表现,赋予童谣全新的表现形态和艺术价值。我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导致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这也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宣扬。在宣扬传统民族文化上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立足于自己身边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以新时代视听语言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这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因此,在毕业创作《城门城门几丈高》中,不仅将...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童谣改编动画的视觉形象重塑研究


图1-3动画《天书奇谭》中人物造型??

造型,角色,民族文化特点


以及江浙一带的民间玩偶的形象,加入了^定的地域性元素,在色彩和图案处??理都具备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易于大众将小说改编的动画进行代入感。??图1-3动画《天书奇谭》中人物造型??二、角色重塑与动画表演的结合??很多动画短片创作者们会选用较为传统的文化题材,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特点作为创??作灵感,尤其注重对民族艺术形象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的借鉴与传承。于此同时,我认??为在角色塑造上不仅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动画表演相结合也极为熏要5动画表演主??要指在动画创作中,动作设计表现在.掌握人体运动和物体运动的基础上4结合动画中所??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动画创作中的角色个性表达,增加动画创作的艺术化表达形式,对??动画创作中的角色肢体语言、表情和对话等进行鲜明的描述。因此,将角色塑造与动_??表演相结合,传递的价值不单单是动画中的外在动作表现,还包括角色性格等相关内涵??性的塑造

中角,造型


?南京信息工桿太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5动画《三个和尚》中角色造型??£三)特色性??角色塑造与动画表演相结合还得具备一定的特色性,加入一些地域文化特色,使人??物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攀《卖猪》中猪幻想的it段举例,角色在动滅表演??的动作上并没有太大幅度的运动,但是在角色造型塑造上加入了陕北当地特有的布堆画.??艺术,装饰性强烈,使得角色造型不仅具有文化感,还具备动画表演的简洁性,强化了??该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性、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赵敬儒,孟香旭.  南方农机. 2018(22)
[2]道具设计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教学中的性质分析[J]. 于小博.  传播力研究. 2018(32)
[3]动画角色设计中民族性文化的塑造与延展探析[J]. 沈浩.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
[4]论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J]. 黄天书.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6)
[5]中国戏曲元素对国产动画的影响[J]. 艾红.  电影文学. 2013(08)
[6]浅谈京剧脸谱在动画中的符号语义[J]. 蔡明广,侯丽丽.  电影评介. 2011(23)
[7]动画片中场景陈设与道具设计的作用[J]. 万延.  电影文学. 2011(03)
[8]从《大闹天宫》谈起——回顾20世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创作[J]. 郝维,贺军.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浅谈动画道具的造型设计[J]. 周琳.  知识经济. 2010(04)

硕士论文
[1]论中国古代童谣题材绘本中声音与画面的留白[D]. 王咪.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2904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04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