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仕女画与仕女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04:48
仕女画在唐宋时期成为独立的题材,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科下的一个分目。但学界对于何为仕女画,以及相关作品的功能与意涵的认识还有模糊之处。本文将在对宋代以及之前的女性图像作较为全面梳理的前提下,尝试更为清晰地定义仕女画,考察宋代仕女画的图式特点与社会意涵,并运用女性主义的某些观点,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考察宋代的仕女画及仕女图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原始社会作为巫术与性崇拜对象的女性图像,在后世发展成为各类宗教女性、女性肖像、女性故事、女性生活等题材绘画。本文在对这些女性图像展开较为全面的梳理后认为,早期这类题材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作为配角出现。唐、宋时期,专门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大量出现。宋代女性图像的制作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宫廷画家,不少民间画家也参与创作。题材也由集中表现宫廷贵妇扩大到描绘社会各阶层女性,类型也更为多样。二、当下的学界对于仕女画多有研究,但对于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归为仕女画尚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就如历史中“士”与“士女”概念的变化一样,仕女画也是一个历史定义。虽然直到宋代方才明确提出仕女画的名称,但在唐代就已有类似的图像出现。本文通过对宋代女性图像的梳理,发现...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Content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女性图像
第一节 女性图像的源起
第二节 宗教女性图像
第三节 女性肖像
第四节 女性故事画
一、女性作为配角的故事画
二、女性作为主角的故事画
第五节 女性生活画
第六节 女性图像的唐宋之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仕女画与仕女图像的概念阐释
第一节 士、士女与仕女画
第二节 宋代仕女画
第三节 宋代的仕女图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女性的正反面
第一节 宋代的理想女性
第二节 理想女性的另一面——貌美与才情
一、女性的容貌
二、女性的才情
第三节 理想女性的图像
一、仪态端庄型
二、退缩驯服型
三、婀娜有致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仕女与女性空间
第一节 被隔绝的空间
第二节 空间中的隐喻
一、植物
二、器物
第三节 庭院中的女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被窥视的女性——男性的缺失与在场
第一节 仕女画中的男性意识
第二节 仕女图像的色与德
第三节 被窥视的女性
一、不在场的窥视者
二、被期待的观看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晋官箴文考论[J]. 王允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J]. 王加华. 文史哲. 2018(03)
[3]他者的凝视: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的镜意象研究[J]. 马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05)
[4]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J]. 莫函蓓.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7)
[5]技术传播的“幻象”:中国古代《耕织图》功能再探析[J]. 王加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2)
[6]马和之《毛诗图》版本、作者与制作研究述论[J]. 黎晟,卞小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1)
[7]马和之《毛诗图》政治意涵考察[J]. 黎晟,冯鸣阳. 中国美术研究. 2014(03)
[8]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J]. 金业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9]丝线与家国理想:传宋人王居正《纺车图》的考察[J]. 黄小峰. 艺术设计研究. 2013(04)
[10]身如芭蕉——一个画史中女性空间的建构与解构[J]. 李溪. 美苑. 2013(05)
博士论文
[1]马和之《毛诗图》研究[D]. 黎晟.上海大学 2014
[2]“屏”与“镜”[D]. 虞英.南京艺术学院 2013
[3]宋代墓葬装饰研究[D]. 韩小囡.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宋代女性饰品的审美内涵[D]. 张凌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女孝经图研究[D]. 何前.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0630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Content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女性图像
第一节 女性图像的源起
第二节 宗教女性图像
第三节 女性肖像
第四节 女性故事画
一、女性作为配角的故事画
二、女性作为主角的故事画
第五节 女性生活画
第六节 女性图像的唐宋之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仕女画与仕女图像的概念阐释
第一节 士、士女与仕女画
第二节 宋代仕女画
第三节 宋代的仕女图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女性的正反面
第一节 宋代的理想女性
第二节 理想女性的另一面——貌美与才情
一、女性的容貌
二、女性的才情
第三节 理想女性的图像
一、仪态端庄型
二、退缩驯服型
三、婀娜有致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仕女与女性空间
第一节 被隔绝的空间
第二节 空间中的隐喻
一、植物
二、器物
第三节 庭院中的女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被窥视的女性——男性的缺失与在场
第一节 仕女画中的男性意识
第二节 仕女图像的色与德
第三节 被窥视的女性
一、不在场的窥视者
二、被期待的观看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晋官箴文考论[J]. 王允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J]. 王加华. 文史哲. 2018(03)
[3]他者的凝视: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的镜意象研究[J]. 马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05)
[4]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J]. 莫函蓓.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7)
[5]技术传播的“幻象”:中国古代《耕织图》功能再探析[J]. 王加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2)
[6]马和之《毛诗图》版本、作者与制作研究述论[J]. 黎晟,卞小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1)
[7]马和之《毛诗图》政治意涵考察[J]. 黎晟,冯鸣阳. 中国美术研究. 2014(03)
[8]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J]. 金业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9]丝线与家国理想:传宋人王居正《纺车图》的考察[J]. 黄小峰. 艺术设计研究. 2013(04)
[10]身如芭蕉——一个画史中女性空间的建构与解构[J]. 李溪. 美苑. 2013(05)
博士论文
[1]马和之《毛诗图》研究[D]. 黎晟.上海大学 2014
[2]“屏”与“镜”[D]. 虞英.南京艺术学院 2013
[3]宋代墓葬装饰研究[D]. 韩小囡.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宋代女性饰品的审美内涵[D]. 张凌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女孝经图研究[D]. 何前.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06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0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