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画诗看倪瓒的诗意山水
发布时间:2020-12-12 03:49
倪瓒是元末明初著名文人画家、诗坛领袖。他生平致力于诗画创作,流传画作与诗歌众多,其中题画诗在其画中出现频率极高。其题画诗多写清逸之情,风格萧疏淡雅,有陶、韦风致。倪瓒以诗画为抒发胸臆之具,诗风与画风相近,诗情与画意互补,倪瓒题画诗在其整个诗意山水艺术中占据重要作用和地位。本文第一章首先分析题画诗与文人画的发展背景与产生过程,以及倪瓒在其中所作出的贡献,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文人作为诗与画的共同作者对文人画的推动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二章在时代环境、生平经历与艺术发展的主客观背景中探索倪瓒笔下的诗与画。第三章以倪瓒具体作品为依托,对倪瓒题画诗在其山水画中内容方面的审美作用进行分析,以题画诗丰富画面意境、增强主观情感、强化绘画表现三种审美作用为经,以倪瓒清逸空寂、“写胸中逸气”的绘画创作审美思想为纬,穿梭交织,多维互动,力求对倪瓒题画诗的创作内涵和在画中发挥的审美作用作全面、深入的挖掘。第四章主要从题画诗在倪瓒画作中的空间布局、题写形式与墨色变化三方面出发,从画面布局方面对题画诗在倪瓒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美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倪瓒题画诗在画面形式构成方面对其山水画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倪瓒作为一位有诗...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倪瓒《江岸望山图》Figure3-1NiZanRivershoreviewpicture
?杏帽视肫渫砟昕时蜀宀恋挠帽式衔?煌??画上题诗(图3-2):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回,青嶂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唐半日程。在这萧疏小亭中,倪瓒“望”的是浮岚黛色、是天下风物。诗中的“望”令整幅画显得更加的悠远、辽阔,让观者产生一种置身于寂寥幽静的自然山水世界之感。立于舟中望向对岸,画中的江河不仅隔断了对岸的山川,也隔断了作者对心中理想世界的企望。倪瓒的绘画重在内心情感的表现,受社会时局限制,当时的倪瓒无法作到“达则兼济天下”,只好让自己“穷则独善其身”,通过逃避的方式远离家乡隐居于山林田野间,倪瓒本着既然无力?
可以说写意抒情是倪瓒艺术审美思想的主格调。画中描绘的中的山水景象,而是倪瓒在心中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整幅画写意抒情、“望山”,“隔”的是现实与理想,“望”的是遥不可及的美好世界倪瓒画中题诗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与写意抒情的艺术审美思想,结合画以了解到倪瓒的绘画创作形式背后隐藏的深刻意蕴。著名作品《容膝斋图》(图 3-3),为其晚年之作,此图便是画出了陶膝以易安”的抒情诗意。图中描绘早春景致,疏林之下草亭空置,远中草亭为全画画眼,空旷的画面留白与狭小的草亭形成鲜明对比,将衬托的更加狭小、精致;画中没有人物,中景大片留白,作为廖廓静远景只画远山几座,画中不见人迹、游鱼、飞鸟。更有画中云林题诗(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清淡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在笔先 笔随心止——倪瓒“以书入画”研究[J]. 黄友斌. 艺术评鉴. 2018(14)
[2]骨格纵然清瘦甚 品高终不染尘埃[J]. 喻建十. 世界文化. 2017(04)
[3]倪瓒小楷风格及成因探析[J]. 傅如明. 中国书法. 2016(15)
[4]清逸之诗与萧散之画——以倪瓒为例看中国古代诗、画创作程式及融通[J]. 张洲. 文艺研究. 2013(03)
[5]白云终不染缁尘——元代倪瓒生平与绘画特色[J]. 徐鼎一. 荣宝斋. 2012(06)
[6]倪瓒诗画诌论[J]. 李成林. 文艺评论. 2009(04)
[7]倪瓒绘画美学思想[J].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4(02)
博士论文
[1]元四家诗画研究[D]. 李杰荣.暨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倪瓒山水诗研究[D]. 赵艺凡.江南大学 2013
[2]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虚境营造研究[D]. 陈小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11803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倪瓒《江岸望山图》Figure3-1NiZanRivershoreviewpicture
?杏帽视肫渫砟昕时蜀宀恋挠帽式衔?煌??画上题诗(图3-2):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回,青嶂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唐半日程。在这萧疏小亭中,倪瓒“望”的是浮岚黛色、是天下风物。诗中的“望”令整幅画显得更加的悠远、辽阔,让观者产生一种置身于寂寥幽静的自然山水世界之感。立于舟中望向对岸,画中的江河不仅隔断了对岸的山川,也隔断了作者对心中理想世界的企望。倪瓒的绘画重在内心情感的表现,受社会时局限制,当时的倪瓒无法作到“达则兼济天下”,只好让自己“穷则独善其身”,通过逃避的方式远离家乡隐居于山林田野间,倪瓒本着既然无力?
可以说写意抒情是倪瓒艺术审美思想的主格调。画中描绘的中的山水景象,而是倪瓒在心中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整幅画写意抒情、“望山”,“隔”的是现实与理想,“望”的是遥不可及的美好世界倪瓒画中题诗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与写意抒情的艺术审美思想,结合画以了解到倪瓒的绘画创作形式背后隐藏的深刻意蕴。著名作品《容膝斋图》(图 3-3),为其晚年之作,此图便是画出了陶膝以易安”的抒情诗意。图中描绘早春景致,疏林之下草亭空置,远中草亭为全画画眼,空旷的画面留白与狭小的草亭形成鲜明对比,将衬托的更加狭小、精致;画中没有人物,中景大片留白,作为廖廓静远景只画远山几座,画中不见人迹、游鱼、飞鸟。更有画中云林题诗(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清淡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在笔先 笔随心止——倪瓒“以书入画”研究[J]. 黄友斌. 艺术评鉴. 2018(14)
[2]骨格纵然清瘦甚 品高终不染尘埃[J]. 喻建十. 世界文化. 2017(04)
[3]倪瓒小楷风格及成因探析[J]. 傅如明. 中国书法. 2016(15)
[4]清逸之诗与萧散之画——以倪瓒为例看中国古代诗、画创作程式及融通[J]. 张洲. 文艺研究. 2013(03)
[5]白云终不染缁尘——元代倪瓒生平与绘画特色[J]. 徐鼎一. 荣宝斋. 2012(06)
[6]倪瓒诗画诌论[J]. 李成林. 文艺评论. 2009(04)
[7]倪瓒绘画美学思想[J].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4(02)
博士论文
[1]元四家诗画研究[D]. 李杰荣.暨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倪瓒山水诗研究[D]. 赵艺凡.江南大学 2013
[2]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虚境营造研究[D]. 陈小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11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1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