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的灰色调倾向
本文关键词:浅析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的灰色调倾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近二十年的发展探索中,工笔人物画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繁盛趋势,极具创新精神与时代感的作品大量涌现,无论是从题材或是手法等方面均获得了重大突破,在这之中色彩的变革尤为突出和典型。色彩是获得和加强绘画情绪感染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在色彩情感的表达上却较为含蓄内敛,象征性与概括性的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近代随着中西文化交融与时代的冲击,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绘画色彩观被打破,当代工笔人物画坛呈现出了时代呼唤色彩的崭新面貌,工笔画家们开始重视色彩的表达,沉寂的各类色彩在画家们的笔下获得新生。绚烂鲜活、古朴浑厚、柔媚淡雅,在这一片喧闹繁荣的工笔人物色彩领域,出现了一抹特立独行的颜色,即以灰色为创作主色调的色彩新生力量。为何会在当今画坛出现这一抹独特而又势头迅猛的灰色语言,本文将分四个章节对其进行研究论述。第一章将概述色彩以及灰色调含义,并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坛色彩现状进行简介。第二章为本论文的重点,详细分析灰色调创作倾向的成因,此问题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中国传统色彩尤其是色彩观的发展传承,这是灰色调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西方绘画色彩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理念与技法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使得中国传统工笔画色彩快速转型;当今时代发展对创作色彩选择的促发,这属于色彩的时代特征。本文第三章将选取当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灰色调倾向画家及作品进行赏析。第四章是本文最后章节,通过对前文的分析进一步总结灰色调工笔人物画作品的现实价值,并对其发展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色彩 灰色调 哲学 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8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画色彩及灰色调8-14
- 第一节 当代绘画色彩认知8-9
- 第二节 灰色调定义9-11
- 一、灰色及灰色调9-10
- 二、灰色的情感特征10-11
- 第三节、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色彩现状11-14
- 一、百花齐放的当代工笔人物色彩11-12
- 二、灰色调倾向的新生色彩力量12-14
- 第二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灰色调倾向成因14-28
-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延续与发展14-20
- 一、中国古代绘画色彩的发展演变14-16
- 二、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传统色彩观16-18
- 三、灰色调——外来语汇中的传统基因18-20
- 第二节 对西方色彩意识的学习与吸收20-25
- 一、吸收西方科学用色理念21-23
- 二、色彩情感的解放23-24
- 三、印象派后印象派创新精神的影响24-25
- 第三节 当今社会发展导致的色彩观变化25-28
- 一、时代发展下的色彩转型25-26
- 二、喧闹浮华后的审视静观26-28
-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灰色调作品分析28-33
- 第一节 罗寒蕾——坚守的温柔颤栗28-29
- 第二节 张见——经典与经典的嫁接29-30
- 第三节 崔进——支离破碎的快感30-32
- 第四节 郑庆余——寂寞时光的定格32-33
- 第四章 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灰色调作品的现实价值及反思33-36
-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灰色调作品的现实价值33
- 一、反映当代生活符合大众审美需求33
- 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笔人物画的发展33
- 第二节 对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灰色调作品的反思33-36
- 一、作品感情的细腻丰富与深刻厚重情感的缺乏33-34
- 二、形式创新与工笔画传统审美品质间的平衡34-35
- 三、追求流行元素与保持绘画语言的个性化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40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硕;;水彩的独特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2 高伟;;论中国画核心思想的艺术生态特性[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当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裴哲峰;;造型基础教学中的民族化问题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周黎隽;诗有画意——论现代视觉艺术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蔡洞峰;;论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焦杨;韩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钟平艳;阳立兵;姚玉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化困境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倪明涛;高昂星;;深沉与博大——《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的文化审美特征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雅丽;新闲暇空间:现代城市商业会所的组织、消费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肖能;魏晋的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6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8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9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佟银霞;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艳艳;浅谈我对中国画民族性的认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章涤凡;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敏娜;云南文山壮族背带造型与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永海;云南斑铜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许恬;与特性对话[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6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娜;陈子奋艺术道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琛;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新美;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的灰色调倾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