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人物形象特写在图像时代的演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版画人物形象特写在图像时代的演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摄影术的发明以来,照片图像就被绘画广泛采用。如今,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数码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快速传播,图像时代已经到来。版画在这场图像时代的影响下,不断呈现出新的视觉形态与时代精神内涵。因而怎样利用便利的图像技术,是我思考及进行版画实验的初衷。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分析。首先,主要写生活中人物形象特写在摄影、电影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它们传达的视觉感受与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人物形象“特写”在绘画中的巧妙运用,总结其艺术特点与实际意义。其次,从复制版画阶段论述人物形象特写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从创作版画中寻找人物形象特写,论述我国版画创作初期人物形象特写的薄弱问题。并通过版画在这两个时期的人物形象特写作品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人物形象特写在版画创作中不但重要,还对艺术家自身基本素质提出了要求。再次,着重写版画中人物形象特写在图像时代影响下呈现的面貌与案例分析。主要介绍早期将图像介入版画创作的大师。分析图像的利用与再生的意义。采用实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中国当下借用、挪用图像技术成功的几位艺术家,总结图像借用的特点与方式。最后,落脚到个人版画创作实践之中。一方面写图像如何介入个人创作过程,另一方面写个人如何利用图像进行版画实验的详细过程。分析图像对个人版画创作的具体影响,以及实验后的反思。全文通过四个章节的梳理分析总结出三点认识:第一,注重版画基础性语言的学习,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第二,抓住图像时代为我们创造的便利条件,借用、挪用现代技术,为版画的发展创造新的视觉形式及文化内涵。第三,时刻提高警惕,防范形式主义的模仿,忽视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为图像时代到来后,版画的良性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版画 人物形象 特写 图像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8
- 1 人物形象特写的特点及意义8-13
- 1.1“特写”的现象与意义8-10
- 1.2 绘画中人物形象特写分析10-12
- 1.3 本章小结12-13
- 2 人物形象特写在传统版画中的呈现13-17
- 2.1 复制版画阶段13-14
- 2.2 创作版画阶段14-16
- 2.3 本章小结16-17
- 3 版画人物形象特写在图像时代所呈现的面貌17-26
- 3.1 利用图像的版画作品17-18
- 3.2 图像利用与再生的意义18-19
- 3.3 现实作品分析19-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4 图像对个人版画创作的影响26-31
- 4.1 传统木刻语言贫乏的原因26
- 4.2 图像与个人木版画创作26-29
- 4.2.1 图像的介入26-27
- 4.2.2 个人木版画制作27-29
- 4.3 图像对个人版画创作的影响29-30
- 4.4 本章小结30-31
-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4
- 附录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宁;版画教学随想[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2 朱维明;关于中国传统版画教学[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3 易阳;一个有待拓展的新视域──关于二十一世纪版画教学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4 张凌;面对当前版画创作教学之我见[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5 张广慧;现阶段版画教学浅谈[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6 冀荣德;版画教学所思[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7 罗思德;网印的能力──关于网印版画创作与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8 何军;为了引玉的砖——再谈“新概念版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陈九如;手段与目的——从版画创作和版画教学谈起[J];美术观察;2001年08期
10 张广慧;对当下版画教学的思考[J];美术观察;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健;;如何在新时期坚持发展版画群体队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正元;;版画杂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周国平;;樟树版画发展壮大的历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龚赣弟;;播夏耘秋收冬藏——“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辅导探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徐翎;张远帆;辜居一;;关于当代版画创作应用数码技术的思考与实践[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虹;;版画与艺术市场[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7 朱国荣;;杨可扬与上海版画[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8 赵晓澄;;回顾与展望——大兴安岭版画面面观[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徐珍;;中国一冶工业版画创作群体回眸[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瑛邋实习生 易娜;遗憾中国未普及版画教育[N];深圳商报;2007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方兴业;观澜版画基地已见雏形[N];深圳商报;2007年
3 杨海;科尔沁版画:“老品牌”遇到新问题[N];通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观澜,为版画争取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谢丽勋 郑艳雯 本报记者 范玉泉;刻在阿峨版画中的警民和谐图[N];边防警察报;2009年
6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黑龙江省版画院积极打造版画原创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邱家和;从全国最大的版画生产基地出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李荣坤;如何消除“版画的寂寞”[N];中国艺术报;2012年
9 本报撰稿 黄辉;版画:价值高地 价格洼地[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商报记者 周晓;李大钧:版画正从“误读”中走出[N];北京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Bazlur Rashid Khan(拉西德);人民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啸非;晚明环翠堂版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陈玄巍;木版画的刀法与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渗墨与版画[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波;中国现代版画的流向及拓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周海峰;传统版画现状思考与新概念版画技法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陈铁梅;版画技法的延伸[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卢永鑫;铜版画印制技术与版画品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平平;版画创作中的个性语言困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姣姣;捕捉版画创作中的偶然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磊;版画技术快速发展前提下版面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问题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杜建国;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版画特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翔龙;材料的高度—综合材料在版画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版画人物形象特写在图像时代的演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