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手之歌》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17 16:32
美术作为视觉语言,可以起到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及意义。中国画有着辉煌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徐悲鸿作为改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提到:“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不难看出他对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立场与态度及改良中国画的思潮。正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概述论文的学术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为笔者毕业创作《摔跤手之歌》系列作品,以一个名为却扎木苏的摔跤手为载体,进行前期英雄主义创作的构思。第三章论述笔者在创作中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因素及运用西洋的绘画表现方式进行创作实践,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和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表现英雄主义情节。第四章论述创作的体悟及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在创作中体现创新是笔者研究的方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传统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有正确的理解、继承,对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行探究。艺术是多元的、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究个性的审美形式,走多元的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愚公移山》局部徐悲鸿(图2)《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笔者在创作《摔跤手之歌》时,运用以下四种构图方式:(图 3)以“S 型律动”③的构图方式描绘那达慕大会人群鼎沸,热闹的场面。天空中的摔跤手形成上升的“S”曲线,不仅可以在置陈时灵活自由的上下伸缩和左右调节,还可以表现摔跤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人物的大小比例变化表现摔跤手像雄鹰一样在浩渺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方近乎直线的构图表现那达慕会场的庄重与威严。(图 4)以“C”型的构图方式描绘却扎木苏出场。“C”形的势向相反方向,表达摔跤手无穷的张力。将势向外延展,主体人物仿佛拥有无限能量,像蓄势待发的弓箭一样,一触即发。上方入场的摔跤手们近乎横直,使整幅画面在运动中达到平衡。(图 5)以“斜泻式”④的构图描绘却扎木苏把王爷的摔跤手狠狠地摔倒在地。“斜泻式”的构图动势强,多从画幅左右侧上方斜势倾泻而下。由于运用了动势向下的斜泄式构图,所以将画面中另一人物以竖直的形式“平衡”画面。(图 6)以“斜倚上扬式”⑤的构图方式描绘却扎木苏最后隐忍痛苦将王爷派的摔跤手打倒。“斜倚上扬式”一般是从画面的左右两侧下方向对角线的方向形成向上的势。这种构图因动势强就会略显不稳,故另一人物以“直”加以调节,动静相依,从而达到视觉的平衡。
线造型线条的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深层感悟力,它被笼罩在某种神秘的氛围中。”⑥线国传统艺术之魂。“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元仙仗图》(图 7)无不体现了我国白描人物画的高水平。画中的线条简练、流圆润有力,坚韧挺拔,偏中锋行笔使得线条率真随性,画面仿佛随风而动。《朝》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稠密的衣褶。而在创作摔跤手题材时,其独有的民族服饰运动时产生了无数褶皱,让笔者找到了契合点,试图借鉴《朝元仙仗图》的线条裤韵律感的描绘。
本文编号:2983215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愚公移山》局部徐悲鸿(图2)《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笔者在创作《摔跤手之歌》时,运用以下四种构图方式:(图 3)以“S 型律动”③的构图方式描绘那达慕大会人群鼎沸,热闹的场面。天空中的摔跤手形成上升的“S”曲线,不仅可以在置陈时灵活自由的上下伸缩和左右调节,还可以表现摔跤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人物的大小比例变化表现摔跤手像雄鹰一样在浩渺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方近乎直线的构图表现那达慕会场的庄重与威严。(图 4)以“C”型的构图方式描绘却扎木苏出场。“C”形的势向相反方向,表达摔跤手无穷的张力。将势向外延展,主体人物仿佛拥有无限能量,像蓄势待发的弓箭一样,一触即发。上方入场的摔跤手们近乎横直,使整幅画面在运动中达到平衡。(图 5)以“斜泻式”④的构图描绘却扎木苏把王爷的摔跤手狠狠地摔倒在地。“斜泻式”的构图动势强,多从画幅左右侧上方斜势倾泻而下。由于运用了动势向下的斜泄式构图,所以将画面中另一人物以竖直的形式“平衡”画面。(图 6)以“斜倚上扬式”⑤的构图方式描绘却扎木苏最后隐忍痛苦将王爷派的摔跤手打倒。“斜倚上扬式”一般是从画面的左右两侧下方向对角线的方向形成向上的势。这种构图因动势强就会略显不稳,故另一人物以“直”加以调节,动静相依,从而达到视觉的平衡。
线造型线条的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深层感悟力,它被笼罩在某种神秘的氛围中。”⑥线国传统艺术之魂。“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元仙仗图》(图 7)无不体现了我国白描人物画的高水平。画中的线条简练、流圆润有力,坚韧挺拔,偏中锋行笔使得线条率真随性,画面仿佛随风而动。《朝》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稠密的衣褶。而在创作摔跤手题材时,其独有的民族服饰运动时产生了无数褶皱,让笔者找到了契合点,试图借鉴《朝元仙仗图》的线条裤韵律感的描绘。
本文编号:298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83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