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版画印痕的
发布时间:2021-01-31 15:04
该论文是作者通过总结个人艺术创作实践中的经验,分析和探索版画形式中的“印痕”特性,并通过借助对版画“印痕”特性的思考回归到作者的个人艺术创作中。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作者在学生时期的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对以往作品的脉络梳理中探索版画“印痕”的特性,并简述作者形成印“水”创作想法的来源和选题的创作背景及观念启发。其次通过对版画“印痕”特性的概念进行延展,并研究和比对相关艺术家在版画“印痕”特性中的发展,对在图示语言或行为观念上有较为相似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中进一步的讨论作者在印“水”艺术创作中的行动方法及艺术观念,并对创作技法及相关制作工序进行叙述。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对作者的创作实践方案进行阐述,总结创作经验并对作品所表达的观念进行分析。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应多分析和梳理个人创作的线路,从中思考每一阶段的创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研究学习国内外的优秀艺术家作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准。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随机森林》装置2017王弋飞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 印“水”创作实践的来源及基础2.1 个人创作的线路梳理通过梳理个人的创作作品,寻找出个人的创作线路,发现作品与之前的作品间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图 2),并似乎沿着某条创作主线进行推进或延展,致使在后续的创作中不断思考下一阶段作品的创作方向。
《花火》丝网版画2013王弋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蔡国强艺术作品述评[J]. 冷明师. 美与时代(中). 2018(03)
[2]印痕与复数——当代版画本体的再认识[J]. 陈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2)
[3]泛行为艺术[J]. 走向世界. 2010(09)
[4]“物派”档案(上)[J]. 潘力. 中国美术馆. 2010(01)
[5]蔡国强:我想要相信[J]. Wyne. 东方艺术. 2008(17)
[6]“物派”新识——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李禹焕、菅木志雄[J]. 潘力. 世界美术. 2001(03)
[7]浅谈版画的“间接性”和“复数性”[J]. 张炼.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1(03)
[8]版画学──纯粹版画概念或必要的延伸[J]. 杨峰. 艺术探索. 2000(S2)
[9]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 徐冰. 美术. 1987(10)
博士论文
[1]意大利“贫穷艺术”与日本“物派”比较研究[D]. 黄笃.中央美术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011104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随机森林》装置2017王弋飞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 印“水”创作实践的来源及基础2.1 个人创作的线路梳理通过梳理个人的创作作品,寻找出个人的创作线路,发现作品与之前的作品间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图 2),并似乎沿着某条创作主线进行推进或延展,致使在后续的创作中不断思考下一阶段作品的创作方向。
《花火》丝网版画2013王弋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蔡国强艺术作品述评[J]. 冷明师. 美与时代(中). 2018(03)
[2]印痕与复数——当代版画本体的再认识[J]. 陈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2)
[3]泛行为艺术[J]. 走向世界. 2010(09)
[4]“物派”档案(上)[J]. 潘力. 中国美术馆. 2010(01)
[5]蔡国强:我想要相信[J]. Wyne. 东方艺术. 2008(17)
[6]“物派”新识——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李禹焕、菅木志雄[J]. 潘力. 世界美术. 2001(03)
[7]浅谈版画的“间接性”和“复数性”[J]. 张炼.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1(03)
[8]版画学──纯粹版画概念或必要的延伸[J]. 杨峰. 艺术探索. 2000(S2)
[9]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 徐冰. 美术. 1987(10)
博士论文
[1]意大利“贫穷艺术”与日本“物派”比较研究[D]. 黄笃.中央美术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011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1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