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1:12
本文关键词: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的内涵与绘画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七法”理论的提出,是运用西方绘画技法理论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中西传统合璧产生的理论。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写实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美术学院教育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徐悲鸿的绘画理论填补了中国关于写实绘画造型基础理论问题的空缺。本文对新七法理论在绘画中的实践意义做深入具体研究,重点对构图、素描关系、比例关系、人物动态、画面和谐、性格表现、传递神韵七条法则详细阐述。将徐悲鸿本人的绘画作品如《田横五百士》、《奔马图》等大量作品作为范例,使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并具体到每一理论的不同方面进行逐一对比研究。同时对徐悲鸿绘画理论的研究成果实际运用到本人的创作中,将本人的作品结合徐悲鸿的绘画理论做出现实意义的讨论。
【关键词】:新七法 绘画理论 写实绘画 美术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
- 第一章 徐悲鸿“新七法”绘画理论的诞生6-14
- 第一节 徐悲鸿的生平6-9
- 第二节 在谢赫六法基础上提出“新七法”绘画理论9-14
- 一、谢赫六法是出现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绘画理论9-11
- 二、徐悲鸿“新七法”的提出11-14
- 第二章“新七法”理论的特点14-16
- 第一节 徐悲鸿“新七法”与谢赫“六法”的异同14-15
- 第二节“新七法”是中西画理论的结合15-16
- 第三章“新七法”理论详解16-37
- 第一节 位置得宜16-23
- 第二节 比例准确23-25
- 第三节 黑白分明25-27
- 第四节 动作和姿态天然27-30
- 第五节 轻重和谐30-32
- 第六节 性格毕现32-35
- 第七节 传神阿睹35-37
- 第四章 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的教育价值与影响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玉琼;;论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绘画艺术及影响[J];芒种;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