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五代两宋时期叙事性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20:45
  叙事性绘画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绘从而实现画面主题的表达,但并不是单纯的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应是画家内心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充满热烈的感情色彩。叙事是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适于叙事,譬如寓言故事、小说、史诗、电影、绘画等。叙事在文学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叙事性绘画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随着时代的变化,叙事性绘画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地位也发生着变化。本文以五代两宋这一时期的叙事性绘画为例展开分析,主要从四方面对其进行论述。首先对叙事性绘画作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并梳理出其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发展状貌,而后总结出叙事绘画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其次是对于五代两宋时期叙事性绘画的题材内容及叙事手法的论述,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对叙事性绘画作品进行分类,主要有“世俗生活题材”、“历史故事题材”、“佛道人物题材”三类,叙事手法则从叙事视角的设定——聚焦模式、叙事构图的安排——全景模式、叙事线索的建构——隔而不断,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这一系列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接下来是对五代两宋时期的表现语言即图文结合的画面结构、调理呼应的布局安排、灵活多样的时空构建、延伸拓展的线条表现、与内容相协调的色彩...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五代两宋时期叙事性绘画研究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两宋时期叙事性绘画研究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五代两宋时期叙事性绘画研究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事象征 入情入境——品读《宋代叙事画研究》[J]. 李仁.  中国出版. 2015(07)
[2]叙事性绘画的图像语汇及其交互体验[J]. 汪晓曙,谭秀江.  文艺争鸣. 2010(12)
[3]线条的力量——从顾恺之到李公麟看人物画线条的发展脉络[J]. 林琳.  装饰. 2006(02)
[4]《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J]. 余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3(04)
[5]写心惟难——宋人《折槛图》介绍[J]. 李松.  美术. 1979(03)
[6]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J]. 王叔惠.  人文杂志. 1957(03)

博士论文
[1]20世纪中国情节性绘画研究[D]. 杜龙琪.西安美术学院 2010
[2]中国绘画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 李彦锋.上海大学 2010
[3]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 周宗亚.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硕士论文
[1]叙事性绘画:从客观叙事到心灵叙事[D]. 刘卓扬.鲁迅美术学院 2017
[2]中国绘画艺术的叙事性空间表现[D]. 薛子云.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077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77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