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工笔画家作品中线条的嬗变与弱化趋向
发布时间:2021-03-13 13:08
当代新工笔的创作风格与古代传统追求写实唯美的绘画技巧还是有天壤之别的,他们重视与强调的理念大不相同,古代人重视对于自然事物本身的渲染,用线条来描绘物体的美感,而对于自身的创作体验与敏感度是忽视的,甚至说是没有的。然而,在新工笔绘画中,他们是把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放在第一位的,重视自身的倾诉与自我表达,如图像、构图、色彩等多个方面。当这批年轻的新工笔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发现之前的绘画体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画面需求的共鸣,于是必须自己去进行探索、发现,找寻属于他们自身画面的表达方式与绘画体验。这批年轻的70后新工笔画家已经默契的达成了共识,在他们大多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线条已经在画面中弱化或者消解了,他们觉得只有线条的弱化才能够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符合他们对于当下感受的表受。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章
一、论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线条的嬗变及新工笔画的发展
第一节 线条的发展历程及在传统工笔画中的地位
一、线条的嬗变
二、线条在当代工笔中的运用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的界定、发展及代表艺术家
一、新工笔的界定
二、新工笔的发展状况
三、当代新工笔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活动
第三节、新工笔代表艺术家
第二章 解读70后新工笔画家作品中线条的弱化
第一节 个案分析典型新工笔画家-------杭春晖
一、艺术家个人背景
二、艺术家创作及线条弱化的分析
第二节 个案分析典型新工笔画家-------徐华翎
一、艺术家个人背景
二、艺术家创作及线条弱化的分析
第三章 新工笔作品中线条弱化的表现
第一节 笔法上的弱化是线条弱化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视觉效果上的弱化是线条弱化的突出表现
第四章 线条在当代新工笔画中被弱化的原因
第一节 新工笔画中线条的弱化是当代工笔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时代背景的变化是新工笔画中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二、创作方法与材料的丰富对新工笔线条弱化影响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画中线条的弱化是艺术家自身语言表达和创作的需要
第三节 审美观的时代跨越是当代新工笔画中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审美需求的改变是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的视觉需要是线条弱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节 城市文化对线条弱化的冲击作用
第五章 线条在当代新工笔画中的弱化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线条的弱化对当代工笔画的意义
一 从建构新的语言体系方面来看
二 从艺术品投资市场方面来看
三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
第二节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工笔活动的不连续性
二、传统精神的内涵缺少
三、关于继承的问题
第三节 美术批评、理论与多样化的问题
一、多样的美术批评
二、正确看待新工笔
第四节 外部问题
一、市场问题
二、被当代艺术界接纳度的问题
第六章 线条的弱化是当代新工笔发展中的阶段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阶段特点
第二节 发展趋势
一、代语境下的文化选择
二、发展预测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绘画的师承方式[J]. 张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花鸟画教学[J]. 刘明孝. 中国校外教育. 2009(04)
[3]从“工笔”的名称说起——对当代中国画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J]. 汤哲明. 中国花鸟画. 2009(02)
[4]当代“新工笔”的过渡性[J]. 顾平. 国画家. 2008(06)
[5]新东方绘画:幻象与精神——中国工笔画“语意结构”转变中的“当代性”[J]. 杭春晓. 东方艺术. 2008(09)
[6]浅议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变革[J]. 吕长娟. 艺术教育. 2008(01)
[7]荒谬与幻觉——现代架上绘画现象研究[J]. 汤志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国画教学今日面临之变革[J]. 陈心懋. 上海艺术家. 2007(04)
[9]神秘而独特的都市体验——观崔进创作有感[J]. 鲁虹. 东方艺术. 2007(13)
[10]灰色的影调——“新工笔”收藏价值浅说[J]. 杭春晓. 东方艺术. 2006(21)
硕士论文
[1]“70后”现代工笔画现象的研究[D]. 左文颖.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8027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章
一、论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线条的嬗变及新工笔画的发展
第一节 线条的发展历程及在传统工笔画中的地位
一、线条的嬗变
二、线条在当代工笔中的运用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的界定、发展及代表艺术家
一、新工笔的界定
二、新工笔的发展状况
三、当代新工笔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活动
第三节、新工笔代表艺术家
第二章 解读70后新工笔画家作品中线条的弱化
第一节 个案分析典型新工笔画家-------杭春晖
一、艺术家个人背景
二、艺术家创作及线条弱化的分析
第二节 个案分析典型新工笔画家-------徐华翎
一、艺术家个人背景
二、艺术家创作及线条弱化的分析
第三章 新工笔作品中线条弱化的表现
第一节 笔法上的弱化是线条弱化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视觉效果上的弱化是线条弱化的突出表现
第四章 线条在当代新工笔画中被弱化的原因
第一节 新工笔画中线条的弱化是当代工笔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时代背景的变化是新工笔画中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二、创作方法与材料的丰富对新工笔线条弱化影响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画中线条的弱化是艺术家自身语言表达和创作的需要
第三节 审美观的时代跨越是当代新工笔画中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审美需求的改变是线条弱化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的视觉需要是线条弱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节 城市文化对线条弱化的冲击作用
第五章 线条在当代新工笔画中的弱化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线条的弱化对当代工笔画的意义
一 从建构新的语言体系方面来看
二 从艺术品投资市场方面来看
三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
第二节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工笔活动的不连续性
二、传统精神的内涵缺少
三、关于继承的问题
第三节 美术批评、理论与多样化的问题
一、多样的美术批评
二、正确看待新工笔
第四节 外部问题
一、市场问题
二、被当代艺术界接纳度的问题
第六章 线条的弱化是当代新工笔发展中的阶段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阶段特点
第二节 发展趋势
一、代语境下的文化选择
二、发展预测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绘画的师承方式[J]. 张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花鸟画教学[J]. 刘明孝. 中国校外教育. 2009(04)
[3]从“工笔”的名称说起——对当代中国画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J]. 汤哲明. 中国花鸟画. 2009(02)
[4]当代“新工笔”的过渡性[J]. 顾平. 国画家. 2008(06)
[5]新东方绘画:幻象与精神——中国工笔画“语意结构”转变中的“当代性”[J]. 杭春晓. 东方艺术. 2008(09)
[6]浅议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变革[J]. 吕长娟. 艺术教育. 2008(01)
[7]荒谬与幻觉——现代架上绘画现象研究[J]. 汤志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国画教学今日面临之变革[J]. 陈心懋. 上海艺术家. 2007(04)
[9]神秘而独特的都市体验——观崔进创作有感[J]. 鲁虹. 东方艺术. 2007(13)
[10]灰色的影调——“新工笔”收藏价值浅说[J]. 杭春晓. 东方艺术. 2006(21)
硕士论文
[1]“70后”现代工笔画现象的研究[D]. 左文颖.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80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8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