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浅析

发布时间:2021-03-13 11:5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极混乱,人生极痛苦,同时又极具艺术氛围,极富有艺术创新的时代。随着大汉帝国的崩毁,知识阶层被逐渐边缘化,在多年的政治厮杀中,士人中的一部分开始对社会政治采取了一种疏离甚至弃绝的态度。他们或是走向抽象思辨的领域中,或是隐遁山林、寄情艺术,总之,这些人以一种卓尔不群的傲骨和智慧,体认或者诠释着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他们追寻着生命、人格、情感、心灵等自我的一面,将“人的自觉”的因素渗透到对艺术的理解、阐释和表现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创新历程,并奠定了中国画几千年来的基本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绘画事业中,使得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整体上具有了方向性。顾恺之“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用线结构方式、“笔才一二,像以应焉”的“陆家样”还有如“曹衣出水”的“曹家样”先后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经典样式而受到众星捧月般的追模仿效,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中国早期艺术家们(文人士大夫画家与画工)共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中国画构图形式问题进行着探索和表现,先后提出了“置陈布势”、“经营位置”、“悟对通神”、“自然之势”等理论观点并创造出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使我们得以...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背景
    1.1 秦汉时期绘画界整体状况回顾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
        1.2.1 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2.2 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3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文化背景
        1.3.1 审美思想的转变
        1.3.2 绘画艺术的自觉
2 魏晋南北朝关于构图的理论分析
    2.1 《画云台山记》的“置陈布势”
    2.2 “悟对通神”与画面构图
    2.3 “经营位置”的提出
    2.4 宗炳《画山水序》中的“自然之势”
    2.5 王微《叙画》中的“容势”
3 魏晋南北朝绘画作品及构图特点
    3.1 卷轴画作品构图分析
        3.1.1 《女史箴图》
        3.1.2 《洛神赋图》
        3.1.3 《列女仁智图》
    3.2 经典壁画作品构图分析
        3.2.1 《萨陲太子舍身饲虎图》的构图形式
        3.2.2 《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构图形式
        3.2.3 其他壁画构图形式
4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的审美内涵
    4.1 构图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审美内涵
        4.1.1 以位置的高低来区别远近
        4.1.2 以人物的大小来区别宾主
        4.1.3 以画赞的形式来分割画面
        4.1.4 以服饰的夸张表现来造势
        4.1.5 山水画科的萌芽
    4.2 构图形制及其审美内涵
        4.2.1 小幅
        4.2.2 横卷
        4.2.3 壁画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附图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发展范式研究[D]. 仪平策.山东大学 2003
[2]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 樊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3]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 郑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试论绘画的构图张力[D]. 王文.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试析现代绘画构图平面化特征[D]. 裘凤.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0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80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