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三清山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10 03:22
山水画承载着中国人文精神中独特的韵味。随着山水画两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已然拥有完整的山水画体系。山水画的独特在于它富有情趣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感情思维、精神世界、人生理想和价值体系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提出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山水画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和价值因素越来越被认识,这种精神价值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和艺术观念。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描摹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它运用它独特的写生方式,来表现画面的空间与情感,使得画面呈现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境界。本文从“师造化”和“得心源”分别阐述山水画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与理论基础,从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的表现形式,学习其观察方式,从而谈谈对自己的创作思路的启发与借鉴。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范宽《溪山行旅图》
荊浩《匡庐图》局部
荊浩《匡庐图》
本文编号:312885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范宽《溪山行旅图》
荊浩《匡庐图》局部
荊浩《匡庐图》
本文编号:3128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2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