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归瓶:石涛《十六罗汉图》卷的核心与寄托
发布时间:2021-04-20 20:20
十六罗汉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题材之一,历代画作的母题和构图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龙罗汉惯例持钵。石涛的《十六罗汉图》卷却在中段用约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绘一罗汉持瓶降龙,此段云水澎湃,龙颜惊愤,迥异他段的清和闲散。降龙归瓶的图像晚明时出现于吴彬和丁云鹏的画作,应与当时的心学思潮及诠释收心理论的通俗小说《西游记》有关。石涛作此图时因梦想重挫而引发了退身心境,故在画中沿用呼应禅修的降龙归瓶典故,并以此作为全画的核心,寄托自己从此潜心修道、不务名位的意向。此图是石涛以宗教画兼为自传言志之作。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涛与松江[J]. 陶喻之. 中华书画家. 2017(08)
[2]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解难与理想的化身[J]. 常青. 美成在久. 2015(02)
[3]元代陆学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心的考察[J]. 周茶仙.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5)
[4]李存的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思想探析[J]. 胡青,张东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1)
[5]《嘉兴藏》与有关丁云鹏的史料[J]. 金申. 美术研究. 1986(02)
本文编号:3150336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涛与松江[J]. 陶喻之. 中华书画家. 2017(08)
[2]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解难与理想的化身[J]. 常青. 美成在久. 2015(02)
[3]元代陆学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心的考察[J]. 周茶仙.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5)
[4]李存的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思想探析[J]. 胡青,张东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1)
[5]《嘉兴藏》与有关丁云鹏的史料[J]. 金申. 美术研究. 1986(02)
本文编号:3150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5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