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中国画之格调—清格

发布时间:2021-06-02 19:34
  格调是画家品味的体现,同时又是品评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他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有它自身特殊内涵。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体呈现。格调又有高低之分。考清之根源,“清”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朖明也,澂而后明?贝呵锸逼诘兰业囊恢终苎?枷耄?睬蟆疤斓雷匀晃畴来看待,最终走向“尚清”的观念。清即明也,佛家求“明心”,即心如明镜。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可见其对“清格”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中国画之格调—清格


图1层岩丛树巨然

郭熙,理想境界,神秘感


予人的情绪感染,画面景致空明净洁,幽趣万端,真有“淡冶如笑”之情致。虽然树枝尚未吐绿,图2 早春图 郭熙但毫无寒冷之意。具体地说明了郭熙山水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具有神秘感、高洁感、亲切感相结合的美学意义。给人一种清净肃穆之意。(图2)宋代 夏圭 清气逼人夏圭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清气逼人的格调。(图3)图3 溪山清远图 夏圭4

宋人,法度,元人,容膝


恒地清瘦、孤寂。他的远山,辽远而缥缈,人迹罕至,也固执地拒绝人的靠近。整张画面气韵生动,清雅微妙,淡泊深远,墨色清澈透亮。(图4)四、明代 董其昌 平淡天真既不取宋人的“刻画”,力追元人“真率”、“荒率”、“天真幽淡”之意,又不因此而轻视、丧失宋人所讲求的法度。这也即是“有元人之风雅而去其佻”的意思。质言之,在董其昌看来,图4 容膝斋图 倪赞元画是存在着法度不严、骨力不足,亦即“率易”的缺点的,须以宋人的法度来加以补救。然而,在吸取宋人的法度时,又不可陷入“刻画”,失去元人的“真率”、“荒率”、“天真幽淡”之意。这也即是“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董其昌的山水极重笔墨的意味,但又不像元人那样自由地挥洒,而十分重视树木山石的较精细规整的结构、造型、勾勒,明显可见对宋人画法的吸取、融汇。这样一来


本文编号:3210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10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