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决澜社绘画中的立体主义因素
发布时间:2021-06-06 02:16
21世纪信息高速化的到来,世界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催生了大量廉价的艺术视觉经验,这种视觉经验正在以一种扁平化无深度不及物的方式影响着艺术的创作者们,但具体的艺术应该依赖具体的语境,所以越来越受创作者们重视,如何避免对当代绘画局限在泛样式化形式化的空洞模仿,以及如何理解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及其基本的语境和历时性的视觉逻辑。决澜社当中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先驱们,为我们提供了复杂而多样的经验参考,其中现代艺术中的立体主义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当下同样产生着作用。本文从第二章先开始简单概述了立体主义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中国近代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在第一节中注重指出立体主义相对其它现代艺术流派来讲,更具颠覆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并具有十分广泛的国际效应。第二节即概述了现代主义流派是如何传入中国并被中国的现代主义先驱们改造和吸收,同时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探讨了中国的现代派知识分子们如何跨过东西方身份认同问题,从而引进西方的现代主义流派。第三章探讨了作为中国近代最为重要的前卫艺术流派决澜社的产生与发展,着重探讨了这一现代主义团体是如何理解和吸收西方立体主义的...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32年决澜社第一回展合影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7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3.1决澜社概况随着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时代的中国留洋海外的青年艺术家整体性回国,为当时的美术界带来了一股强大的现代艺术潮流,其以上海为策源地,进而全面冲击着中国的画坛。而这种现代艺术的画风倾向,更是以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为明显代表的。决澜社以其在当时激烈的前卫姿态与革新意识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他们宣言中所指出的:“我们承认绘画绝不是自然的模仿……不是宗教的奴隶……不是文学的说明,我们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立体派的变形……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1[4]图3-11932年决澜社第一回展合影Figure3-1GroupphotoofthefirstexhibitionofJuelanShein1932图3-21932年10月11日《艺术旬刊》第一卷第5期发表《决澜社宣言》Figure3-2OnOctober11,1932,thefifthissueofthefirstvolumeoftheartjournalpublishedthedeclarationoftheJulanShe宣言中所提到了“立体派的变形”,则显示他们对西方立体主义的普遍理解,如对立体主义风格中“变形”二字的总结,现实其对当时中西融合时期引进的流行的写实主义风格的,这种反叛精神显示出与当时塞尚以来毕加索布拉克这些立体主义艺术家们对文艺复兴以来所建立的三维透视原则一样的个性意识,他们认为盲目的模仿客观现实并不是艺术的本质,而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应该表现其自律性和个体性。如“对于向来绘画上的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的规定,完全破坏了。他们要把所有的种种的感觉,综合起来。统一起来,把它完全主观化,而表现之。”[5]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8图3-3《良友》1933年第82期专版“决澜社第二届画展”良友杂志有限公司提供图版Figure3-3"Goodfriend"in1933,the82ndspecialeditionof"thesecondpaintingexhibitionofJuelanShe"providedbygoodfriendmagazineCo.,Ltd同时立体主义的主观切面、集合分解和空间构成等方面的语言探索也给予他们对现代主义纯形式探索得更多的可能性。这种纯形式主义的探索并没有走向一种纯粹抽象语言形式之中,而是更多的结合写生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在提炼与加工,所以画面仍具有相当明晰的辨识度,更多地保持在一种西方立体主义第一发展阶段即塞尚时期的风格特征。这一特征导致了立体主义并没有在中国早期绘画中形成一种独立的流派体系的延续,而更多的呈现为一种风格特征倾向,并杂糅在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各种现代主义风格之中,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家们从现代主义风格观念引进中国的那一刻开始,便有意或无意的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以及民间艺术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更多的基于一种民族身份的底色,但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西方立体主义在世界不同民族传播之后都显现出来的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即中国式的立体主义风格。3.2个案分析:庞薰琹与倪贻德作品中的立体主义成分决澜社成员之中,庞薰琹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立体派风格”最为典型。傅雷在为庞薰琹画展开幕所写的《薰琹的梦》中这样写道:“它以纯物质的形和色,表现纯幻想的精神境界,这是无声的音乐,形和色的和谐,章法的构成,它们本身是一种装饰趣味,是纯粹绘画。他变形,因为要使‘形’有特种表白。……他要给与事物以某种风格因为他的特种心境需要特种典型来具体化”[6],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庞薰琹在其绘画作品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拿来、呐喊、改造:中国泛表现主义绘画的百年演进之路[J]. 王鹏杰. 艺术当代. 2017(05)
本文编号:3213385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32年决澜社第一回展合影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7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3.1决澜社概况随着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时代的中国留洋海外的青年艺术家整体性回国,为当时的美术界带来了一股强大的现代艺术潮流,其以上海为策源地,进而全面冲击着中国的画坛。而这种现代艺术的画风倾向,更是以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为明显代表的。决澜社以其在当时激烈的前卫姿态与革新意识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他们宣言中所指出的:“我们承认绘画绝不是自然的模仿……不是宗教的奴隶……不是文学的说明,我们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立体派的变形……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1[4]图3-11932年决澜社第一回展合影Figure3-1GroupphotoofthefirstexhibitionofJuelanShein1932图3-21932年10月11日《艺术旬刊》第一卷第5期发表《决澜社宣言》Figure3-2OnOctober11,1932,thefifthissueofthefirstvolumeoftheartjournalpublishedthedeclarationoftheJulanShe宣言中所提到了“立体派的变形”,则显示他们对西方立体主义的普遍理解,如对立体主义风格中“变形”二字的总结,现实其对当时中西融合时期引进的流行的写实主义风格的,这种反叛精神显示出与当时塞尚以来毕加索布拉克这些立体主义艺术家们对文艺复兴以来所建立的三维透视原则一样的个性意识,他们认为盲目的模仿客观现实并不是艺术的本质,而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应该表现其自律性和个体性。如“对于向来绘画上的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的规定,完全破坏了。他们要把所有的种种的感觉,综合起来。统一起来,把它完全主观化,而表现之。”[5]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决澜社绘画与立体主义8图3-3《良友》1933年第82期专版“决澜社第二届画展”良友杂志有限公司提供图版Figure3-3"Goodfriend"in1933,the82ndspecialeditionof"thesecondpaintingexhibitionofJuelanShe"providedbygoodfriendmagazineCo.,Ltd同时立体主义的主观切面、集合分解和空间构成等方面的语言探索也给予他们对现代主义纯形式探索得更多的可能性。这种纯形式主义的探索并没有走向一种纯粹抽象语言形式之中,而是更多的结合写生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在提炼与加工,所以画面仍具有相当明晰的辨识度,更多地保持在一种西方立体主义第一发展阶段即塞尚时期的风格特征。这一特征导致了立体主义并没有在中国早期绘画中形成一种独立的流派体系的延续,而更多的呈现为一种风格特征倾向,并杂糅在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各种现代主义风格之中,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家们从现代主义风格观念引进中国的那一刻开始,便有意或无意的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以及民间艺术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更多的基于一种民族身份的底色,但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西方立体主义在世界不同民族传播之后都显现出来的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即中国式的立体主义风格。3.2个案分析:庞薰琹与倪贻德作品中的立体主义成分决澜社成员之中,庞薰琹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立体派风格”最为典型。傅雷在为庞薰琹画展开幕所写的《薰琹的梦》中这样写道:“它以纯物质的形和色,表现纯幻想的精神境界,这是无声的音乐,形和色的和谐,章法的构成,它们本身是一种装饰趣味,是纯粹绘画。他变形,因为要使‘形’有特种表白。……他要给与事物以某种风格因为他的特种心境需要特种典型来具体化”[6],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庞薰琹在其绘画作品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拿来、呐喊、改造:中国泛表现主义绘画的百年演进之路[J]. 王鹏杰. 艺术当代. 2017(05)
本文编号:3213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1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