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民间灯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9:49
北京灯画又称灯屏画,是民间绘画的一种,以戏曲、小说故事为主要内容,是研究明清时期北京社会风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明清北京灯画属于早期连环画的一类,拥有成千上万的观赏者。北京灯画遵从民间绘画要“尖”要“阳”的色彩表现要求、其独特的舞台式和场景式两种构图布局、丰富多样的人物造型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补充民间绘画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时代背景来解读北京灯画的演变历史和繁盛原因,并以灯画图片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籍记载,从北京作为帝都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性以及灯画自身来探讨其内容、审美及人文意义,并从灯画的绘制技艺和代表性画工等角度展开论述,探讨其风格流变和艺术特征的形成原因,确定灯画在民间美术发展史上占有的重要位置。由于北京灯画的典型性和绘画成就,故选择北京灯画作为民间灯画研究的切入点。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 历史典籍
二 现代文献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北京灯画的成因及风格流变
第一节 北京灯画的成因
一 灯节的兴起
二 灯市的繁荣对灯画发展的推动
第三节 北京灯画在明清两朝的风格流变
一 工整精致的明末清初灯画
二 走向世俗化的清中叶以后灯画
第二章 明清时期北京灯画类型与绘制技艺
第一节 北京民间灯画类型
一 戏出类
二 小说故事类
第二节 北京民间灯画的绘制技艺
一 制作工序
二 北京民间灯画的制色方法
三 民间灯画绘制技艺的传承意义
第三节 灯画艺人徐白斋个案分析
一 徐白斋的个人经历及其时代
二 "徐笔超逸"风格的形成
第三章 明清北京灯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要"尖"要"阳"的色彩
第二节 两种典型构图特征分析
一 舞台式
二 场景式
第三节 灯画的人物造型特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北京面塑艺人冯海瑞采访笔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元宵节公众活动的区域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J]. 王欣.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05)
[2]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展演及其隐喻——以宋代元宵节为例[J]. 彭恒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3]清末民初的大众美术及其意义[J]. 周爱民. 文艺研究. 2006(01)
[4]“闾阎鄙贱”者的艺术——论历代画工的创作与社会地位[J]. 吴晶范. 东北师大学报. 1986(06)
本文编号:3221205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 历史典籍
二 现代文献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北京灯画的成因及风格流变
第一节 北京灯画的成因
一 灯节的兴起
二 灯市的繁荣对灯画发展的推动
第三节 北京灯画在明清两朝的风格流变
一 工整精致的明末清初灯画
二 走向世俗化的清中叶以后灯画
第二章 明清时期北京灯画类型与绘制技艺
第一节 北京民间灯画类型
一 戏出类
二 小说故事类
第二节 北京民间灯画的绘制技艺
一 制作工序
二 北京民间灯画的制色方法
三 民间灯画绘制技艺的传承意义
第三节 灯画艺人徐白斋个案分析
一 徐白斋的个人经历及其时代
二 "徐笔超逸"风格的形成
第三章 明清北京灯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要"尖"要"阳"的色彩
第二节 两种典型构图特征分析
一 舞台式
二 场景式
第三节 灯画的人物造型特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北京面塑艺人冯海瑞采访笔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元宵节公众活动的区域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J]. 王欣.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05)
[2]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展演及其隐喻——以宋代元宵节为例[J]. 彭恒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3]清末民初的大众美术及其意义[J]. 周爱民. 文艺研究. 2006(01)
[4]“闾阎鄙贱”者的艺术——论历代画工的创作与社会地位[J]. 吴晶范. 东北师大学报. 1986(06)
本文编号:3221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