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士人画”之价值 ——一个不同于“文人画”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1-06-09 15:25
  “文人画”是学术界一个相当热闹的话题,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对于与其相关的“士人画”研究却相对欠缺。现今的“士人画”研究多是站在“文人画”的立场之上。即是说,在探讨“士人画”时都是以“文人画”为参照,仅把“士人画”看作是“文人画”的基石。其实,“士人画”与“文人画”两者虽相互联系却也存在许多不同。本文把“士人画”与“文人画”看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此为立场,试图较为系统地对“士人画”之创作主体、核心内涵、价值意义进行研究,以提示出“士人画”与“文人画”的区别点,分析从“士人画”到“文人画”转变的历史原因,以此探讨长期被“文人画”掩盖掉的“士人画”之独立、独特的价值。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分析
        1.1.1 "文人画"研究之现状
        1.1.2 "士人画"研究的偏差
    1.2 作为"文人画"概念基石的"士人画"
        1.2.1 "文人画"溯源的不同观点
        1.2.2 董其昌为"文人画"找的创作先祖与概念先导
        1.2.3 "士人画"与"文人画"概念的混淆
2 不同于"文人"的"士人"
    2.1 "士人"、"文人"语汇概念
        2.1.1 "士人"语汇概念
        2.1.2 "士人"入仕,形成"士大夫"语汇概念
        2.1.3 "文人"语汇概念
        2.1.4 "士人"、"文人"语汇概念之区别
    2.2 宋代"士人"阶层与"士风"状况
        2.2.1 "士人"阶层扩大化
        2.2.2 宋代"士风"状况
3 "士人画"之核心内涵
    3.1 "有道有艺"
        3.1.1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说辨误
        3.1.2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说辨误
    3.2 "有道无艺"是"不学之过"
    3.3 先有"道"后有"艺"
4 "士人画"之价值意义
    4.1 在"绘画性标准"基础上向"非绘画性标准"转变
        4.1.1 诗文层面的"非绘画性标准"
        4.1.2 书法层面的"非绘画性标准"
    4.2 以人格和文化修养划分画家
        4.2.1 晋唐时以等级地位划分画家
        4.2.2 宋时以人格和文化修养划分画家
    4.3 争取到儒家道统的认同
        4.3.1 从画风之争到画学正宗之辨
        4.3.2 "画工画"的优势基础
        4.3.3 "士人画"争取儒家道统认同的方式
        4.3.4 使绘画可以与"六艺"平行
5 从"士人画"到"文人画"转变的历史分析
    5.1 从"士人"到"文人"
        5.1.1 所志之道不同
        5.1.2 划分画家的侧重点不同
        5.1.3 文化话语权的转移
    5.2 "非绘画性标准"取代"绘画性标准"
        5.2.1 钱选误解了"士人画"含义
        5.2.2 "之余"不等于"业余"
        5.2.3 董其昌对钱选"戾家画"说的误读
        5.2.4 从以"道艺观"为核心到以"笔墨观"为核心
        5.2.5 与书法抽象性相关的"非绘画性标准"
    5.3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象征符号的"文人画"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徽宗和他的画学[J]. 商艳玲.  大众文艺. 2010(16)
[2]重谈谢赫的形神观念——从《古画品录》对顾恺之的品评说起[J]. 王欣.  齐鲁艺苑. 2010(02)
[3]“画学”考[J]. 刘金华.  艺术百家. 2010(02)
[4]文人画和士人画(下)[J]. 徐建融.  国画家. 2008(02)
[5]文人画和士人画(上)[J]. 徐建融.  国画家. 2008(01)
[6]文人画的特色——一个比较的观点[J]. 范景中.  新美术. 2007(06)
[7]从“以文为诗”到“以诗为画”——北宋士人画体的形成[J]. 刘崇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文人画祖之我见[J]. 聂瑞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论北宋文人画[J]. 邓乔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陈师曾关于文人画的理论[J]. 成佩.  美术研究. 2005(01)

博士论文
[1]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四大”坐标[D]. 杨孝鸿.南京艺术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钱选与钱选的“戾家画”说[D]. 饶薇.南京艺术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20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0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