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我在创作中对中国画意象性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6-10 21:12
  中国古代绘画,在形似与神似的关系中往往不明晰界限,就在于中国的绘画创作“意”的观念很强。“意”在绘画创作中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创造形象、表达思想内容中,都少不了一个“意”字;中国画是以“意”造“意”。就艺术表现而言,“意”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意”既可以传之画内,也可以传之画外。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从刻画客观物象的神、态、势中追求追其自然气质的流露和反映,从而表达事物本身的具有的“意”境;随着主观性描写的增加,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无论是表现具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追根求源,中国的传统哲学理论造就了中国画意象性特征的必然性。什么样的文化必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理论有易学,儒学,法学,道学,佛学等,都对中国画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画无论从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意向性。由此可见,对于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不是由自然形态本身的素质所决定,主要取决于画家主观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手段,并赋予自然以新的生命,这是艺术美高于生活中自然美的表现。关键在于作品构成上的力感与...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创作构图中的意象性表现
    (一) 打破空间,突破时间
    (二) 虚实对比,疏密经营
    (三) 动由静生,静中含动
二、创作中线造型的意象性表现
    (一) 从临摹中体会线造型的意味
        1. 感受《八十七神仙卷》的线
        2. 体悟《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线
        3. 感触《韩熙载夜宴图》的线
        4. 体味《法海寺壁画》的线
    (二) 我作品中线的造型特点
三、创作中色彩的意象性表现
四、创作中的象征物象的意象性表现
五、创作中对画面肌理效果的意象性表现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谈工笔画的写意性[J]. 唐勇力.  美术. 2009(04)
[2]写意与写意精神[J]. 刘曦林.  美术研究. 2008(04)



本文编号:3223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3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