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渔父题材绘画比较

发布时间:2021-06-19 17:51
  本论以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的“渔父”题材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表明其发生变迁的过程以及分析其产生倾向差异的原因。历史上相近时期的明代浙派后期(大概16世纪前期)与朝鲜中期(1550-1700)的画师都爱用“渔父”题材进行创作,虽然两国都用大致相同的题材,但表现的样式和表达的倾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两国图像、图文的对比,阐述表现倾向差距的原因,通过梳理可以看出文化传播与接收过程中的变迁过程。为了论证这个论题,首先梳理了“渔父”的词源,然后通过历史上代表“渔父”题材的文献与绘画作品阐述“渔父”象征如何变迁。在此基础上,通过存世绘画作品来审视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绘画的特征与倾向。明代浙派后期绘画的特征是意境的削弱,整个画面世俗倾向逐步强化,画面上人物比例增加,主要表现的是职业身份的“渔夫”;而朝鲜中期绘画的特征是“安坚派”画风的残存与浙派画风的接纳,隐逸倾向逐步强化,主要表现的是儒家或道家的隐逸思想的“渔父”形象。明代浙派后期绘画的世俗化倾向可分成三个原因进行分析:第一,赞助人的审美取向。第二,文艺思潮风向。第三,画者态度。朝鲜中期绘画的隐逸倾向可分成三个原因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渔父题材绘画比较


图1张路,渔父图,轴,绢本设色,138x69.2厘米,东京护国寺

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渔父题材绘画比较


图2张路,秋山渔隐图,绢本设色,140x94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

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渔父题材绘画比较


吴伟,秋江归渔图,轴,164x106.2,台北故宫博物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渔隐意象绘画作品的图像演变与文化倾向[J]. 王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03)
[2]绘画史上的渔父情结[J]. 张繁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明代渔父题材绘画研究[D]. 徐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38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38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