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披沙沥金、剖石取玉—论周积寅关于文人画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00:46
  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教授是我国闻名海内外的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教育家,周先生现已从艺五十年有余,经过五十多年的默默耕耘,现已著作等身。周教授几十年来把不少精力放在美术史论研究的筑基工作上,这样的工作使周积寅教授对文人画派的研究能够自成体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诠释。周积寅先生关于文人画派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对于史料的梳理很透彻,条理清晰;善于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等各种因素来研究问题,论述的系统性、整体性极强;治学严谨,但不钻牛角尖,能够灵活的看待问题,并且总结出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前辈、同行的研究成果,但敢于推翻他人观点,在尊重历史、有凭有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本文以周积寅先生对文人画派、文人画家的研究为课题,通过对其研究方法及学术观点等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在文人画派研究的梳理与论证中,分析周积寅先生的学术研究方法。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对“画派”的梳理和界定
    第一节 当代各家对“画派”的定义
    第二节 周积寅对画派的界定
第二章 对文人画派的梳理
    第一节 对文人画派本质的探究
    第二节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第三节 周积寅先生论南北宗论
    第四节 各文人画派与文人画家群体的比较
第三章 周积寅对吴门画派的研究
    第一节 吴门画派前驱——赵孟頫
    第二节 吴门画派
第四章 周积寅对郑板桥研究难点的剖析
    第一节 扬州八怪与盐商鱼水般的关系
    第二节 证明郑板桥“辞官说”
    第三节 归纳郑板桥十二个美学思想
    第四节 证明郑板桥是一位篆刻家
    第五节 鉴定郑板桥书画赝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析吴门画派的形成与影响[J]. 张三生.  大众文艺. 2010(11)
[2]吴门画派中的“吴趣”[J]. 屠祥.  艺术探索. 2010(03)
[3]20世纪对明代“吴门画派”的解读[J]. 戴云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4]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J]. 熊肸.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5]浅议苏州社会经济对吴门画派的影响[J]. 陈思.  美术界. 2009(05)
[6]试论沈周的农村生活诗[J]. 徐楠.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7]浅谈元四家绘画的继承与创新[J]. 李璟.  美术大观. 2008(09)
[8]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略论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J]. 兰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1)
[9]倾我笔墨 洗尽尘滓——论吴门画派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J]. 刘羽珊.  美术界. 2005(07)
[10]“小玲珑山馆”诗人群体考略[J]. 方盛良.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D]. 汪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赵孟頫的“古意说”及其与北宋和清代“复古”的比较[D]. 师辉辉.山西师范大学 2009
[2]赵孟頫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浅析[D]. 戴凌云.中央美术学院 2009
[3]吴门画派的园林绘画[D]. 徐熊.中国美术学院 2008
[4]吴门画派的文脉延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 梁丹妮.苏州大学 2008
[5]试论“吴门画派”[D]. 李栋.中央民族大学 2005
[6]试论赵孟頫的文人画理论与实践[D]. 贾银花.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3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63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