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祅教美术遗存的互文性及其意义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21:29
中国古代祆教源于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却是区别于琐罗亚斯德教的一个教派。世纪之交发现的几座带有明显祆教艺术特色的土葬墓中的美术遗存,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祆教美术的重要依据。为何祆教文化可以在几千年后重现风采,她到底如何在浩瀚的汉文化之林中屹立,又为何被湮没于汉文化之中,成为一个困惑。借鉴文学理论中“互文性”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析。以祆教美术图式图式为出发点,从宗教、经济、社会生活三方面,对中国古代祆教美术在“虞弘墓祆神与阿胡拉·马兹达”“鱼马兽与卡拉鱼”“运载工具的从驼到牛”“虞弘墓中的胡腾舞”“从盛骨瓮到中式石棺”的互文性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自身的价值及其当下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源于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诸多样式的中国古代祆教美术,却在与汉文化的接触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价值系统,并最终融入到博大的汉文化体系当中。同时,也正是因为西域文化的加入,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才更加的丰腴。二者得到了互文式的彰显。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在接受外来文化、艺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应该汲取外来文化中于本民族文化有益的部分,即其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要注意坚持自身有价值的部分、不否定自身价值。使外来文化...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塌全图
安伽墓墓室门楣浮雕
拜火圣坛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J]. 荣新江. 文物. 2005(03)
[2]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J]. 杨军凯,孙武,刘天运,邓来善,郝顺利,张红仓. 文物. 2005(03)
[3]确立民族话语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J]. 杨俊蕾. 社会科学. 2002(08)
[4]从葬俗的变化看唐代粟特人的汉化[J]. 陈海涛. 文博. 2001(03)
[5]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之相关问题浅见[J]. 韩伟. 文物. 2001(01)
本文编号:329793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塌全图
安伽墓墓室门楣浮雕
拜火圣坛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J]. 荣新江. 文物. 2005(03)
[2]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J]. 杨军凯,孙武,刘天运,邓来善,郝顺利,张红仓. 文物. 2005(03)
[3]确立民族话语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J]. 杨俊蕾. 社会科学. 2002(08)
[4]从葬俗的变化看唐代粟特人的汉化[J]. 陈海涛. 文博. 2001(03)
[5]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之相关问题浅见[J]. 韩伟. 文物. 2001(01)
本文编号:3297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