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
发布时间:2021-07-23 21:17
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最早出现萌芽和最早发展成熟的画科,它的造型规律和发展历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哲学观念、审美标准和心理需求。当今我们想要更好的发展中国人物画,就必须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历史,这样我们在创作实践中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生动感人的形象。本文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传统时期、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一,传统时期。通过从哲学、神形、气韵、主客观、写实、造型手段方面的分析研究,将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历史加以总结。二,近代时期。通过近代中国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几个代表性画家的具体分析,了解到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和在美术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三,当代时期。通过对当代三种不同的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及其代表画家造型的具体研究,总结出当代中国人物画在造型上的发展状况。最后,通过以上三个时期的研究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在每个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在我们讲“笔墨当随时代”的同时,作为具象绘画首要基础的造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跟随时代而变化。只有这样中国人物画才能够在当...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簪花仕女图》局部步赏花、斗狗,人物从容悠闲但表情冷漠
荒诞,很有神秘感。但他也是以域外人的形象础,夸张了额骨、颧骨、鼻骨,头部,手部的刻出来一样,双眼圆睁,表情惊讶,似与天语这样描绘是因为在常人的眼中罗汉是神奇的,山洞穴里修炼,性格孤寂、怪异,但却有着通天这样的艺术处理满足了常人对罗汉神奇性和心理需要,所以人们会觉得这种夸张后的艺术“真正”的罗汉。艺术形象塑造的是否合理很看它能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传统中国这种非现实人物的造型上其实是有很强的程式式化其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剧的脸谱和表演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程式化。国民间画诀中看到:“画将无脖项,画少女应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仙贤意思淡,美人要
表些这样画出来人物的真实才有生命力。即便选择的场景也不是机械更真实表现人物内心的需要。也就是说传统中国人物画更注重的的写实性,所以传统中国人物画即便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造然具有很强的写意性。这种写实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真实再现物象造型主要是靠线来完成的,即便中国人物画经过两千多年间的无、创造,但是作为造型主要手段的线描这个基本形式始终没有发,形和色是分开的。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到“以形写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写到“应物像形,随类赋彩”,都是把。[5]线在绘画中起到造型的作用,而色不过是形的依附。线支撑图 1-3《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造型之辨析[J]. 丁厚祥. 文艺研究. 2009(09)
[2]变古为今借洋兴中———20世纪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回顾[J]. 薛永年. 美术研究. 1996(02)
[3]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J]. 邵大箴. 美术. 1980(11)
本文编号:3300054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簪花仕女图》局部步赏花、斗狗,人物从容悠闲但表情冷漠
荒诞,很有神秘感。但他也是以域外人的形象础,夸张了额骨、颧骨、鼻骨,头部,手部的刻出来一样,双眼圆睁,表情惊讶,似与天语这样描绘是因为在常人的眼中罗汉是神奇的,山洞穴里修炼,性格孤寂、怪异,但却有着通天这样的艺术处理满足了常人对罗汉神奇性和心理需要,所以人们会觉得这种夸张后的艺术“真正”的罗汉。艺术形象塑造的是否合理很看它能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传统中国这种非现实人物的造型上其实是有很强的程式式化其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剧的脸谱和表演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程式化。国民间画诀中看到:“画将无脖项,画少女应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仙贤意思淡,美人要
表些这样画出来人物的真实才有生命力。即便选择的场景也不是机械更真实表现人物内心的需要。也就是说传统中国人物画更注重的的写实性,所以传统中国人物画即便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造然具有很强的写意性。这种写实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真实再现物象造型主要是靠线来完成的,即便中国人物画经过两千多年间的无、创造,但是作为造型主要手段的线描这个基本形式始终没有发,形和色是分开的。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到“以形写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写到“应物像形,随类赋彩”,都是把。[5]线在绘画中起到造型的作用,而色不过是形的依附。线支撑图 1-3《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造型之辨析[J]. 丁厚祥. 文艺研究. 2009(09)
[2]变古为今借洋兴中———20世纪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回顾[J]. 薛永年. 美术研究. 1996(02)
[3]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J]. 邵大箴. 美术. 1980(11)
本文编号:330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