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唐卡装裱形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22:33
  唐卡装裱作为保护、呈现唐卡的介质,是信众和工匠的宗教文化心理与视觉思维的共同建构,具有相互映射、回馈的动态内涵。文章以唐卡装裱的历时性研究作为论证的逻辑主线,依照此研究路线逐步把论述的重点放在装裱形制的美学研究之上,并将装裱的技艺、历史、现状、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分析作为研究的重点材料,最终力求将唐卡装裱形制的分析研究置于一种多维互通的文化场域之中——静态的审美呈现和动态的文化内涵之间在同时空互通。文章通过第一章“唐卡装裱技艺”和第二章“唐卡装裱的历史沿革”的内容,简要梳理了唐卡装裱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简述了装裱形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第四章“唐卡装裱的色彩与造型”,开始将研究视点置于装裱形制的本体呈现之上;第五章“唐卡装裱的审美研究”和第六章“装裱与装裱人”的内容,将装裱形制的本体研究转向对于主体的分析——从“观看者”和“装裱人”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唐卡装裱形制是历史文化变迁的产物,也是藏民族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现今装裱形制的变化和发展逐步脱离于唐卡艺术,更加依赖于装裱匠人的综合发展。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唐卡装裱形制研究


正面示意图(唐帘

示意图,示意图,卡装,形制


9第一章唐卡装裱技艺第一节唐卡装裱术语关于唐卡装裱的形制、流程、名称,在甘肃、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均略有不同,在本文第一章第二节中会有详述,除此之外,全文所用的唐卡装裱形制、流程以及装裱术语统一采用以下的表述方式。图1.1正面示意图(唐帘垂下)图1.2正面示意图(唐帘卷起)图1.3背面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卡装,形制


9第一章唐卡装裱技艺第一节唐卡装裱术语关于唐卡装裱的形制、流程、名称,在甘肃、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均略有不同,在本文第一章第二节中会有详述,除此之外,全文所用的唐卡装裱形制、流程以及装裱术语统一采用以下的表述方式。图1.1正面示意图(唐帘垂下)图1.2正面示意图(唐帘卷起)图1.3背面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J]. 刘冬梅.  民族艺术. 2018(04)
[2]唐卡装裱纺织品的研究——以西藏唐卡为例[J]. 泽金,杨海亮,周旸,刘剑.  丝绸. 2017(06)
[3]清宫唐卡装裱技艺田野调查报告[J]. 崔巧叶.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02)
[4]拉卜楞寺与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传承[J]. 牛乐,高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04)
[5]布画罗汉唐卡保护修复报告[J]. 京红.  西藏艺术研究. 2016(03)
[6]再议西藏唐卡的起源及“唐卡”一词的涵义[J]. 赤培·巴桑次仁,杨力勇.  西藏艺术研究. 2016(01)
[7]从梵夹装装帧形制演变看唐蕃古道的文化融合[J]. 周懿.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小麦怎样走上了藏族的餐桌?——西藏的现代化与藏族饮食文化变迁[J]. 强舸.  开放时代. 2015(03)
[9]吐蕃西夏文化交流与西夏藏传风格唐卡[J]. 谢继胜.  中国民族博览. 2015(03)
[10]传统书画装裱起源诸说[J]. 舒光强.  中国艺术时空. 2014(06)

博士论文
[1]唐卡的审美意蕴和技法材料研究[D]. 潘缨.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吐蕃王朝时期藏族艺术研究[D]. 孙惠茹.湖南工业大学 2017
[2]唐卡色彩研究[D]. 万德加.中央民族大学 2017
[3]青海热贡唐卡与产业化调查研究[D]. 董瑞波.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移动终端唐卡交互创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邹亚敏.北京工业大学 2015
[5]藏族哈达研究[D]. 德格卓玛.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试论具有藏族特色色彩体系的建构问题[D]. 田隽.浙江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