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书法与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国粹,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使用相同的材料,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就提到了“书画同源”,无论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还是传世书画作品,发现书法与中国画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尤其在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关系更加突出。书法这个艺术门类从造型的角度来看,是线条造型艺术的一种,它是书者抒发内心情感的一门造型艺术。用简练的线条可以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趣,使观者得到情的感染、力的鼓舞和美的享受。书法在写意花鸟画中有广泛运用,同时写意花鸟画对书法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写意花鸟画注重意象造型,并非是具象的再现,而是根据艺术家主观的理解和审美观念来表达物象。对物象运用概括、洗练、灵活奔放的笔墨表现,着重描绘物象所引发的意致神韵,注重画家的个性发挥。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线条都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是艺术家为抒发情感借以表达的手段。都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为核心,展露艺术家的真实情感,是值得去深入挖掘和研究的。书法与写意花鸟画共同讲究“骨法、骨气、章法、线条”,写意花鸟画常常以篆、隶、草书、飞白等笔法透入画中。而书法也往往以画意著书,使其作品更加豪放有意趣。书法与花鸟画是共同生长起来的艺术品类,它们是造型艺术里具有趣味性和意味共存的艺术。本文就是通过将书法与写意花鸟画之间的关系从其审美特点、共性以及不同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把握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进一步认识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运用及写意花鸟画情调在书法中的体现,为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书法 写意花鸟画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论文研究的价值及意义8
- 1.2 文献综述8-9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9
- 1.4 文章创新点9-11
- 2 传统文化对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影响11-16
- 2.1 书画同源11-12
- 2.2 笔墨同源12-13
- 2.3 意境追求13-14
- 2.4 自然之美14-16
- 3 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相互渗透与融合16-22
- 3.1 书法的空白与写意花鸟画的虚实16-17
- 3.2 书法的造型与写意花鸟画的取势17-18
- 3.3 书法与写意花鸟画中线的运用18-20
- 3.4 书法与写意花鸟画中笔墨的表达20-22
- 4 书法的演变对写意花鸟画的影响22-35
- 4.1 篆书、楷书的严谨—写意花鸟画的凝练22-25
- 4.1.1 篆书的结体与写意花鸟画章法的对比22-23
- 4.1.2 中锋用笔在写意花鸟画中的运用23-25
- 4.2 行书的自然与洒脱—-写意花鸟画的和谐与融合25-27
- 4.2.1 轻松活脱的笔墨运用25-26
- 4.2.2 冲融而和谐的布局、意境26-27
- 4.3 草书的随性与率直—-写意花鸟画的潇洒放逸27-32
- 4.3.1 率直而带有激情的笔墨运用27-29
- 4.3.2 完整而统一的布局、意境29-32
- 4.4 清代碑学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空间32-35
- 5 写意花鸟画对书法的影响35-39
- 5.1 写意花鸟画中“墨”与“水”的控制35-36
- 5.2 写意花鸟画的墨趣对书法的影响36-39
- 6 书法与写意花鸟画之审美共性39-44
- 6.1 情感表达的方式39-40
- 6.2 以形写神的妙用40-41
- 6.3 人格之美的传达41-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刘成;论文人画审美之流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郑彦军;;董其昌与担当的山水画之比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张世君;;小说叙事空间结构概念:间架[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彭娟;;电脑美术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素材的引用[A];2015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z
本文编号:330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