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与我的版画创作
发布时间:2021-07-29 10:31
当代的艺术状态我想是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当代艺术家具有强烈的艺术批判性,对流行的和群体的东西之间保持精神的独立性,保持思考的必需性,保持面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严肃性。当代版画,重视本体建设,人们开始呼唤对现实及版画的精神文化品格的关怀。我的版画创作通过描绘公共形象与私密形象的并置来传达我对处于这个时代中的个体生命与特定现实的某种关系的感受,运用波普意味的多重重复性样式,表现主义的绘画理念,集体无意识的观点,平衡与相对平衡的冲突与和谐,正是我们在集体中的表现,生存中的困境。通过对当代艺术家生存状态的解读令我在版画创作中认知了许多道理和表现方式。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王广义版画作品
二、二十岁的艺术家们更是堪称此时创作的中坚力量。(图l、2)前者山下乡,有过深刻的生活体验,难以忘怀的记忆历程,又接受过学院文艺思潮的洗礼,经验丰富、功底了得、对版画创作的历史省思后,不再有任何的政治负担,运用白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绘画经验再加之风,很快就形成了白己的面貌。后两者经历相对单纯些,在当代这个资境卜,他们跨入艺术世界的人门时,西方现代艺术正在中国流行,中,造成艺术理想和观念的不同分支,再加之物质观念的泛滥及金钱和对价值观念日益崩溃的时代,不得不使他们往往以一种玩世不恭、随式去表达当代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作品与那些前辈画家形成对比并相版画的多元化态势。“
才发现《父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表达了对“农民”的情感,而是首次明确地把人脸作为1个独立的审视因素,把人脸从假人空的虚伪情感中解救出来,从而推动了对面相的探究之风。(图3、4、5)图3罗中立(父亲》图4方力均油画作品图5张晓刚油画作品今日文化背景卜的艺术关怀着这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思当代问题,80年代以来整个艺术的线索概括为两条主线,中国的艺术强调艺术的社会参与性,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一种新的反思、新的观察、新的表达和新的希望。最典型的就是四川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这是社会现实主义的题材。还有一支线索是对“艺术的形式探索”和“美的重建”,融会了对美的探索,也融会了强烈的社会参与和个人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表达,但是总的格局还是停留在“艺术参与社会”这样一个基本的情结中。但是,真正构成对面相探究的有效尝试,我想应该是从摄影开始的。当摄影家把人脸竹为一种话语来创作时,与绘画的殊途同归可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人脸转换成面相。开始时
本文编号:3309165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王广义版画作品
二、二十岁的艺术家们更是堪称此时创作的中坚力量。(图l、2)前者山下乡,有过深刻的生活体验,难以忘怀的记忆历程,又接受过学院文艺思潮的洗礼,经验丰富、功底了得、对版画创作的历史省思后,不再有任何的政治负担,运用白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绘画经验再加之风,很快就形成了白己的面貌。后两者经历相对单纯些,在当代这个资境卜,他们跨入艺术世界的人门时,西方现代艺术正在中国流行,中,造成艺术理想和观念的不同分支,再加之物质观念的泛滥及金钱和对价值观念日益崩溃的时代,不得不使他们往往以一种玩世不恭、随式去表达当代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作品与那些前辈画家形成对比并相版画的多元化态势。“
才发现《父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表达了对“农民”的情感,而是首次明确地把人脸作为1个独立的审视因素,把人脸从假人空的虚伪情感中解救出来,从而推动了对面相的探究之风。(图3、4、5)图3罗中立(父亲》图4方力均油画作品图5张晓刚油画作品今日文化背景卜的艺术关怀着这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思当代问题,80年代以来整个艺术的线索概括为两条主线,中国的艺术强调艺术的社会参与性,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一种新的反思、新的观察、新的表达和新的希望。最典型的就是四川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这是社会现实主义的题材。还有一支线索是对“艺术的形式探索”和“美的重建”,融会了对美的探索,也融会了强烈的社会参与和个人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表达,但是总的格局还是停留在“艺术参与社会”这样一个基本的情结中。但是,真正构成对面相探究的有效尝试,我想应该是从摄影开始的。当摄影家把人脸竹为一种话语来创作时,与绘画的殊途同归可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人脸转换成面相。开始时
本文编号:3309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