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的社会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7:12
中国传统画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中国传统绘画密切相关的美术文献,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芥子园画传》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画谱之一,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突出,其功能又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本文就将从艺术功能论视角出发,探索《芥子园画传》在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功能及其深化的原因,进一步分析画谱类美术文献在美术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通过梳理已有的中国传统画谱研究,明确其定位并重新界定分类方法;梳理《芥子园画传》的发展脉络,为探索《芥子园画传》社会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第二章结合《芥子园画传》的内容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相关学者对《芥子园画传》的评述,探讨《芥子园画传》的认识及审美功能。第三章以《芥子园画传》与中国画教育为切入点,阐述《芥子园画传》对中国著名画家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在传统绘画教育和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并论证其教育功能;同时,通过对《芥子园画传》在国内外的传播及其在绘画创作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芥子园画传》所具有的传承功能。第四章综合论证中国传统画谱进入二十世纪后,原有社会功能淡化,但个别画谱仍在继续发挥着余热,《芥子园画传》便是其中之一。本章从社会思潮...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芥子园画传》概述
(一)中国传统画谱定位及分类
1.中国传统画谱的定位
2.中国传统画谱的分类
(二)《芥子园画传》简况
1.《芥子园画传》的形成
2.《芥子园画传》的“再生”
3.《芥子园画传》的发展
二、《芥子园画传》的社会认识及审美功能
(一)《芥子园画传》的内容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和审美需求
1.《芥子园画传》的内容适应了社会文化发展
2.《芥子园画传》的内容迎合了社会审美需求
(二)《芥子园画传》促进了美术批评的发展
1.促进学画者对临摹的认识与评论
2.助力绘画大师对中国传统绘画变革的探讨
3.启发了绘画教育的争鸣
4.推动了绘画技法的发展
5.拓展了版画研究的视角
三、《芥子园画传》的社会教育及传承功能
(一)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大师的启蒙教育
1.齐白石——“就是一本《芥子园》”
2.陆俨少——“如获至宝,大开眼界”
3.潘天寿——“新天地”
(二)广泛应用于绘画教育
1.在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中进行辅助
2.在新绘画教学体系中得到普及
3.在新课徒稿出版中进行传承
(三)流传海外并传承沿用
1.《芥子园画传》推动日本绘画及美术教育发展
2.《芥子园画传》丰富了德国绘画理论研究
四、《芥子园画传》社会功能深化的原因
(一)“西学东渐”的批判思潮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认识功能
(二)印刷技术的发展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审美功能
(三)相关组织机构的活动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教育功能
(四)中国传统版画的兴盛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传承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合唱艺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当代价值[J]. 孙颖. 文教资料. 2018(26)
[2]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J]. 吴洪亮. 创作与评论. 2017(24)
[3]鲁迅、郑振铎与有正本《芥子园画谱》[J]. 叶康宁. 新文学史料. 2017(04)
[4]《芥子园画传》与清代画坛[J]. 朱万章. 美术观察. 2017(05)
[5]忆齐白石先生[J]. 启功.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6(12)
[6]《芥子园画谱》中的美术教育思想浅析[J]. 黄浣尘. 艺术教育. 2016(05)
[7]《芥子园画传》中“师物”与“师心”的美学思想[J]. 宋文文. 文艺争鸣. 2016(02)
[8]“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育[J]. 黄从威. 艺术教育. 2015(10)
[9]晚明版画中的“粉本”——以万历年间《顾氏画谱》为例[J]. 傅慧敏. 美术学报. 2012(06)
[10]20世纪以来明清画谱研究综述[J]. 刘越. 文艺争鸣. 2011(17)
博士论文
[1]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 刘健婷.南京艺术学院 2015
[2]晚明画谱综合研究[D]. 安永欣.中央美术学院 2012
[3]《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D]. 袁学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4]《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D]. 刘越.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芥子园画传》花鸟画范式研究[D]. 夏生龙.山东大学 2016
[2]明清山水画谱研究[D]. 周媛媛.扬州大学 2014
[3]礼县乞巧的艺术形式及社会功能[D]. 王文生.西北民族大学 2013
[4]《芥子园画传》考[D]. 杨晴.广西师范大学 2012
[5]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 谢娟.贵州民族学院 2010
[6]《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D]. 何永祥.西北师范大学 2009
[7]试论艺术正义的社会功能[D]. 黄暾炜.上海戏剧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09726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芥子园画传》概述
(一)中国传统画谱定位及分类
1.中国传统画谱的定位
2.中国传统画谱的分类
(二)《芥子园画传》简况
1.《芥子园画传》的形成
2.《芥子园画传》的“再生”
3.《芥子园画传》的发展
二、《芥子园画传》的社会认识及审美功能
(一)《芥子园画传》的内容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和审美需求
1.《芥子园画传》的内容适应了社会文化发展
2.《芥子园画传》的内容迎合了社会审美需求
(二)《芥子园画传》促进了美术批评的发展
1.促进学画者对临摹的认识与评论
2.助力绘画大师对中国传统绘画变革的探讨
3.启发了绘画教育的争鸣
4.推动了绘画技法的发展
5.拓展了版画研究的视角
三、《芥子园画传》的社会教育及传承功能
(一)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大师的启蒙教育
1.齐白石——“就是一本《芥子园》”
2.陆俨少——“如获至宝,大开眼界”
3.潘天寿——“新天地”
(二)广泛应用于绘画教育
1.在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中进行辅助
2.在新绘画教学体系中得到普及
3.在新课徒稿出版中进行传承
(三)流传海外并传承沿用
1.《芥子园画传》推动日本绘画及美术教育发展
2.《芥子园画传》丰富了德国绘画理论研究
四、《芥子园画传》社会功能深化的原因
(一)“西学东渐”的批判思潮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认识功能
(二)印刷技术的发展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审美功能
(三)相关组织机构的活动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教育功能
(四)中国传统版画的兴盛深化了《芥子园画传》的传承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合唱艺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当代价值[J]. 孙颖. 文教资料. 2018(26)
[2]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J]. 吴洪亮. 创作与评论. 2017(24)
[3]鲁迅、郑振铎与有正本《芥子园画谱》[J]. 叶康宁. 新文学史料. 2017(04)
[4]《芥子园画传》与清代画坛[J]. 朱万章. 美术观察. 2017(05)
[5]忆齐白石先生[J]. 启功.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6(12)
[6]《芥子园画谱》中的美术教育思想浅析[J]. 黄浣尘. 艺术教育. 2016(05)
[7]《芥子园画传》中“师物”与“师心”的美学思想[J]. 宋文文. 文艺争鸣. 2016(02)
[8]“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育[J]. 黄从威. 艺术教育. 2015(10)
[9]晚明版画中的“粉本”——以万历年间《顾氏画谱》为例[J]. 傅慧敏. 美术学报. 2012(06)
[10]20世纪以来明清画谱研究综述[J]. 刘越. 文艺争鸣. 2011(17)
博士论文
[1]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 刘健婷.南京艺术学院 2015
[2]晚明画谱综合研究[D]. 安永欣.中央美术学院 2012
[3]《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D]. 袁学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4]《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D]. 刘越.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芥子园画传》花鸟画范式研究[D]. 夏生龙.山东大学 2016
[2]明清山水画谱研究[D]. 周媛媛.扬州大学 2014
[3]礼县乞巧的艺术形式及社会功能[D]. 王文生.西北民族大学 2013
[4]《芥子园画传》考[D]. 杨晴.广西师范大学 2012
[5]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 谢娟.贵州民族学院 2010
[6]《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D]. 何永祥.西北师范大学 2009
[7]试论艺术正义的社会功能[D]. 黄暾炜.上海戏剧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0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