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日损—由担当绘画引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为道日损—由担当绘画引发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担当是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僧,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使担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简笔山水画。画史中山水风格属简逸一路的画家并不在少数,比如倪瓒、八大、渐江等等,但担当简笔山水在形式表现和审美追求上更具有彻底性。从构图上讲,担当山水画的构图不落前人熟套,以简洁的面貌为最主要的外在形式,显示出自己打破常规的审美能力;在笔墨应用上,担当大胆使用点线面的结合,用极简的笔墨形式去呈现复杂的自然,以小见大,以少喻多;从画面的意境上而言,担当的作品简疏清冷、不同寻常,给人冷逸之感并引发人对画面精神意旨的探求,整体而言,担当的简笔透漏出一种很极端的自信,这种极端让他的简逸形式非常具有典型性。担当简笔艺术里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意溢乎形”、“深情冷眼”、“鸿蒙生于无墨处”、“士与沙门”、“独上高楼”等都是担当艺术思想的特征。此外,担当简笔风格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特殊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个人性情、师承影响均对其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研究担当艺术,除了要分析其自身因素对作品风格的影响外,将之放到更宽广的艺术发展背景里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从一个更长远的艺术发展角度来看,担当的简笔风格并非一蹴而就,他的典型性正成长于历代画家的实践基础和相关文艺理论的铺垫上,所以担当的简笔形式更像是历史上简笔风格的一个总结和高潮。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里,简逸一直是画家们非常推崇的美学理念之一,担当的简笔山水画也在最大程度上践行着此观点。对担当的研究,对于现代艺术家而言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追求技巧、知识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和丰富,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识别、不断进行扬弃,适当用一种绝尘之心审视自然、审查自我,学会在一定程度上舍去不必要的外在形式而践行一种最单纯的艺术理念和生活哲学。
【关键词】:担当艺术 尚简美学 发展规律 现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3
- 1.1 问题的提出7-8
- 1.2 研究综述8-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1-13
- 2 言简意赅--担当绘画的特点13-23
- 2.1 担当艺术背景13-16
- 2.2 担当艺术特点16-23
- 3 担当简笔思想探析23-36
- 3.1 士而沙门,沙门而士23-26
- 3.1.1 士人之志24-25
- 3.1.2 拈花之美25-26
- 3.2 意溢乎形26-29
- 3.2.1 艺术的性情表达26-28
- 3.2.2 担当简笔中的冷逸28-29
- 3.3 鸿蒙生于无墨处29-32
- 3.3.1“无墨”之美29-30
- 3.3.2 担当之“无墨”30-32
- 3.4 深情冷眼32-34
- 3.5 独上高楼34-36
- 4 担当艺术的启示36-89
- 4.1 简笔风格的发展渊源36-82
- 4.2 为道日损--简逸风格意义82-86
- 4.2.1 简笔中的“学和损”83-84
- 4.2.2 超功利的艺术美84-85
- 4.2.3“以天合天”的艺境85-86
- 4.3 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86-89
- 5.结论89-90
- 附录90-102
- 1.附担当作品目录90-92
- 2.附担当部分作品92-102
- 参考文献102-105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105-106
- 后记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自默;;老子“为道日损”思想对艺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孙以楷;为学日益与为道日损——老子认识论透视[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04期
3 焦国成;略论道家“为道日损”的思维方法[J];中国青年论坛;1989年06期
4 于开文;;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相关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5 李永贤;;“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为学”“为道”思想之智慧[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3期
6 盛学玲;;《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章辨析[J];美与时代;2008年03期
7 张振国;无为中生存 有为中发展[J];中国道教;2003年01期
8 王恩御;;谈谈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胡俊杰;;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J];报林;2011年05期
10 李正西;;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舒芜先生《未免有情》读后[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孝东;;浅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州大学 鲁枢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王继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N];光明日报;2008年
3 中国政法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郭继承;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N];北京日报;2010年
4 冯之浚;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冰;为道日损—由担当绘画引发的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为道日损—由担当绘画引发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