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图像文化与中国当代架上绘画
发布时间:2021-08-19 07:51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业的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图像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变得愈加多样化了。早在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关于“艺术臣服于科学,艺术与科学是对手吗?”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19世纪中叶的画家开始利用照片绘画,但其目的是“参照照片”而并非“画照片”,此时的图像是从属于绘画的,绘画与摄影处在一种主从的关系中。19世纪末开始,画家们感到了前所未前的心理挤压,摄影将逐步取代传统绘画,使得他们不得不向摄影所不能取代的极端主义化、个性化的现代主义艺术领域扩展。是极力地避让摄影,还是主动地“借用”摄影,这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对待摄影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态度,绘画的面貌也由此引发了两种不同的新走向。一种走向是自后印象派兴起的现代主义诸流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及抽象绘画的画家们与照片划清界限,其主旨企图以追求艺术语言与形式的原创性为契机,强调向现代科学那样专业化的“发明”,摆脱自古希腊以来以“模仿说”为根基的美学原则和照相术逼真的再现,不断追求绘画自身的种种可能性及纯粹性。另一种走向则是纷杂的后...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图像与绘画
第一节:图像文化与架上绘画的概念
一、什么是图像文化
二、什么是架上绘画
第二节:19世纪摄影术对绘画的历史改变与冲击
第三节:当今图像文化的发展对艺术家视觉经验的改变
第二章: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影响
第一节: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绘画的颠覆及影响
第二节:图像文化对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图像文化对中国80后的影响
第三章: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局限性及前景
第一节:中国艺术家对图像利用的现象研究
第二节: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局限性
第三节: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作品发表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视觉语境及审美特征比较[J]. 季红. 美术大观. 2010(03)
[2]中国油画发展现状及对写实油画当代属性的思考[J]. 张祖英. 美术学报. 2010(01)
[3]跨域——图像媒介与绘画创作[J]. 刘海飒. 美苑. 2009(05)
[4]图像文化的哲学基础[J]. 肖建华.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1)
[5]我们面对什么[J]. 李小山. 中国油画. 2008(02)
[6]论中国油画的观念性[J]. 罗凯. 中国油画. 2008(03)
[7]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J]. 靳尚谊. 美术. 2008(02)
[8]影视传媒对服饰文化的导向作用[J]. 张超. 艺术评论. 2007(10)
[9]浅谈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华东. 美术大观. 2007(07)
[10]从“挪用”和“转换”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策略[J]. 王敏. 美术观察. 2006(04)
本文编号:3351021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图像与绘画
第一节:图像文化与架上绘画的概念
一、什么是图像文化
二、什么是架上绘画
第二节:19世纪摄影术对绘画的历史改变与冲击
第三节:当今图像文化的发展对艺术家视觉经验的改变
第二章: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影响
第一节: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绘画的颠覆及影响
第二节:图像文化对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图像文化对中国80后的影响
第三章: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局限性及前景
第一节:中国艺术家对图像利用的现象研究
第二节: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局限性
第三节:图像文化之于架上绘画发展的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作品发表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视觉语境及审美特征比较[J]. 季红. 美术大观. 2010(03)
[2]中国油画发展现状及对写实油画当代属性的思考[J]. 张祖英. 美术学报. 2010(01)
[3]跨域——图像媒介与绘画创作[J]. 刘海飒. 美苑. 2009(05)
[4]图像文化的哲学基础[J]. 肖建华.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1)
[5]我们面对什么[J]. 李小山. 中国油画. 2008(02)
[6]论中国油画的观念性[J]. 罗凯. 中国油画. 2008(03)
[7]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J]. 靳尚谊. 美术. 2008(02)
[8]影视传媒对服饰文化的导向作用[J]. 张超. 艺术评论. 2007(10)
[9]浅谈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华东. 美术大观. 2007(07)
[10]从“挪用”和“转换”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策略[J]. 王敏. 美术观察. 2006(04)
本文编号:3351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51021.html